科学化的生活会很乏味!
(2011-07-13 15:32:18)
标签:
科学科学化生活幸福信仰宗教休闲 |
分类: 感悟 |
科学化的生活会很乏味!
这一阵子一直忙着审阅稿子,整天头昏脑胀的。
前两天,一个单位送来了稿件里,多处运用了科学化的词语,看过之后感觉挺是别扭。单纯从语句上讲,也说得通。汉语到现代,用语习惯上经常在名词后面加上一个化的后缀,把名词变成了表示某种状态的动词,所以科学化也讲得通。但是,用多了,什么都讲科学化,就让人觉得挺别扭。在技术领域讲科学还行,社会领域,文化领域讲科学、讲科学化,就很别扭,有些东西就不太适合科学化。
有些人写东西特别愿意跟风,有些人写东西喜欢用“热词”。有些人写东西就总爱往大道理上靠。科学这个词一百多年来都算上是一个热词,也算得上是一个绝对的大概念,甚至成为不可辩驳的价值标准。所以用科学这词,别人说不出什么,这年头反科学都成了罪了,谁能说科学的不是呀!但是,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就是技术,千万别“化”,别“化”到其它的领域里去。“化”到其它领域里,科学一点也不招人待见!
谁都承认,人类社会进入到近现代之后,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科学进步是第一位的因素。即便说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而实际上离开科技进步,商业进步根本无从谈起。所以说科学对于人类的进步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回过头来讲中国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在近代落后了,其根本的一个原因也是缺少科学的支撑。几千的社会发展,有技术进步,却没有科学产生。
今天科学进步的产物进入到了我们每一步生活之中,离开了现代科技,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上可以说是举步艰难。但是,我们离不开科学,不等于我们的生活就应该科学化,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作为一种专业角度的理性判断标准,绝对不应该全面地左右我们的生活!换句话讲,科学能够全面地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价值标准呢?肯定不是!
人毕竟是人,人不是机器。机器可以按照科学的标准去建造,去运行。但是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是活生生的。让人按照科学的标准去生活,违背了人性,违背了生活本身。
这一阵子,北京电视台还在播养生节目、饮食健康节目。前一阵子流行的中医理论暂不去评价了,什么喝绿豆汤治百病,什么吃红薯抗癌,都不去说了!那个肯定是不科学,不健康的说法。但是,现在讲的饮食健康,能要求人们就必须遵循吗?就必须按照每天多少克糖,多少克盐,多少克蛋白质,多少克脂肪去吃吗?绝对不行!人们会借鉴一些科学上的道理,谁也不会按照大夫的安排去生活,因为那不是你的生活。
中国人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饮食习惯,这其中有些是有科学道理的,有科学依据的,有些则提不出什么道理,讲不出什么科学。但只要是不完全违背科学规律,或者说不绝对地伤害人身健康,该吃还是可以吃,该喝还是可以喝的。山西人爱吃醋,四川人爱吃麻辣,如果说,分析一下过去的环境,习惯,还能讲出一些道理。现在全国的物质供应都一体化了,没有什么差别了,但是习惯还是流传下来了,山西人还是吃醋,四川人也还是吃辣的多。健康吗?也许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健康,但是,习惯就是习惯,不让人家吃就不人道,就让人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感。还讲什么科学呀!
再有科学总是苍白的,生活总是多彩的,科学总是单纯的,生活总是丰富的。歌儿里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那个月亮,肯定不会天文学意义上的月亮,不会是那个四十多亿年前,由于一次大撞击被从地球上撞出去,质量上为地球八十一分之一,平均距离 三十八万四千公里的月亮。苏东坡讲的月亮,李白讲的月亮,甚至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的月亮都不是那么天文学意义上的月亮。离开想象,离开情感,离开梦里的幸福,活着还会有什么味道。
前两天,一位搞收藏的朋友打招呼,说他收了一个佛教的法器,里面有一些佛舍利,想让去看一看。佛舍利以前也听说过,还真没见过。听一位信佛的朋友讲,佛舍利有多种颜色,非常美。以前也听过舍利成因的介绍,但是,我不想去信。如果有机会看到那位搞收藏朋友的宝物,也只是恭敬地看一看,也不想去讨究它的来源和成因。信佛就是一种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人有信仰终归是好事,千万别用科学去解释信仰。如果人们说他只信科学,没有信仰,那说明他什么也不信,因为科学不会成为一种信仰。
人生一世,活在自己的记忆里,活在自己的情感里,科学只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出现的一种知识,一种工具,不要把科学神化。科学化的生活违背了人的生活,违背了人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