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立波,同情你!

(2010-11-30 14:12:13)
标签:

周立波

微博

郭德刚

方舟子

清口

骂战

娱乐

分类: 杂文

周立波,同情你!

    近些天来,上海的清口演员周立波,在网络上“火”得不得了!

    说周立波在网络上火,可不是被追捧,而是被“追骂”!这里面包括一些名人,包括方舟子,包括张鸣,也包括周立波的几十万“粉丝”。当然,周立波显然不显弱,与众多网友展开了一场“骂战”。周立波在骂战中,充分显示了他的以骂人为专业的专业水准,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甚至不惜把“清口”换成了“荤口”。

    周立波语言犀利。这是他的特点,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在上海立足的立身之本。愿意听他的清口的,都就是冲着这个来的,如果清口也如越剧式的,软软地,美美的,也就没有人看、没人听了。讽刺,挖苦,甚至破口大骂的风格习惯,造就了周立波,形成了所谓的周立波腔调。在此骂战之前,周立波的嘴,从来也没闲着,不时地在骂人,挖苦人。但是,那些时候,人们并不拿此当一回事,习惯了周立波骂人,挖苦人,甚至是愿意听他骂!因为他骂的,正是自己想骂,而骂不出口的,他骂得比自己骂得还精采。但是,这一次,周立波为什么招来这么多的人骂,而且他的骂,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呢?说起来,这一场骂战可以说是周立波引起的,但不是周立波挑起的,周立波明显是一种“自卫”。

    事件的起因是周立波的一条微博。周立波 1116微博:为上海胶州路火灾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默哀祈祷!在此不幸的突发事件中,政府各部的快速反应也让人聊表欣慰。心碎与感动,让我今天极其错乱!如果这条微博,换一个人来发,比如由我来发,看都没人看,也引不起这么大的动静。问题就在于,周立波是一个以讽刺、挖苦,批评,指责为已任的清口演员。这条微博从他的口里出来,别人自然会另眼相看。

网友发文这样评价道:在这条微博之前,周立波也许是上海演艺圈的骄傲,在这条微博之后,周立波一定是上海市政府的骄傲。是啊,政府各部的快速反应确实让人欣慰,尤其是抓捕无证电焊工的速度,尤其是请发起献花的市民喝茶的速度,尤其是至今未见一名官员问责的速度。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伶人讽谏的传统,在残酷的时代,一个喜剧演员,即使不能用带泪的微笑唤起人们心中善良的感情,用旁侧的锋利为倒下者呼吁正义与同情,至少也不能像立波这样子,梳着赌神的发型,却去做政府贴心的小棉袄。

    事件到了这个地步,周立波能够忍一忍,事情也就过去了。但是,忍,不是周立波的性格,开弓没有回头箭,周立波又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番宏论: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政府若将网络民意当真,实是一种自宫行为了!”……这些宏论一出,网民的几千条滔滔怒骂随之而来。有网文这样描述他:当上海10 万人(官方数据)向遇难者献花的时候,他用微博向有力者献媚;当网友被激怒,鸣鼓而攻之的时候,他脱下西装,用传说中的婆娘拳展开反击。”自此,骂战算是开始了。

要说网友们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网友们并不反对他骂人,但是,只想让他代口,骂自己讨厌的人,而网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他谄媚政府。例如一位网友写到:“没有起码的公共精神,就根本配不上公共人物的身份……倒是周立波的疯狂堕落,像是吸满了权力白粉,陷入到过度的精神膨胀。要我说,这才是真正的“网络暴民”。众所周知,现在网络深处也隐藏着一批为权力涂脂抹粉强暴公共话语权的“水军”,像“周自宫”与“余含泪”这种拥有一定文化资源的公共人物,很多时候,倒像是其中头上有顶戴花翎闪亮,脸上有胭脂口红发光的“水军头领”。殊不知他们那般耀武扬威,伤害了多少民众本已苍凉的内心。

谁侮辱民意,谁就必将遭到民意更大羞辱,这应该是一种常识。不可否认,曾经有很多人喜欢周立波,但绝对不是喜欢他那油光闪亮的大背头,也不是喜欢他惯于拿捏的娘娘腔,而是因为在这个批判精神已经无比稀薄的时代,他那“海派清口”中还能有几句对强权与不公的冷嘲热讽,人们甚至还奢望他能利用公共身份与平台,由戏子与小丑角色,最后转变为公共知识分子。谁知道,周立波在斩断与关栋天的“恩兄关系”之后,竟然又在精神人格上进一步挥刀自宫,成为“公公知识分子”,以一抹浓黑的血污让人们见证了这个时代一首文化挽歌。

但是,按照老话讲,应该的,不一定是可行的,该不该与是不是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人们能够站在周立波的角度考虑一下,事件也就不会有那么复杂了。周立波本质上就是一个戏子,一个小人物,您让他承担那么大的社会责任,他怎么承担得起!而他为了立足社会,立足上海滩,谄媚一下政府又有什么了不得!中国人总是想把唤起社会觉醒的责任推给文艺界,演艺界,这实际上有一点过了。大家看一看,张艺谋拍了《活着》之后,还拍这种电影吗?《活着》在中国上演过吗?前些天,在博客上看到洪晃骂冯晓刚是“带着套儿做”。也想说她:您站着说话不腰疼,您来试一试。封您几回,让您血本无归,您就老实了!您也就《一地鸡毛》了!

前两天在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郭德纲不再嘴硬即是进步》,讲郭德刚已经不像以前一样了,“口气上能有所松动,不再像过去那样尖酸刻薄,这就是进步。”“一个艺人,不管他曾经做过什么错事或令公众不能接受的事,只要他能认识到,并且拿出行动调整和纠正,公众就会认同和欢迎。”说这话的人,绝对不是听郭德刚相声的人,郭德刚确实尖酸刻薄,他就这个德性,相声界的人,听相声的人,再骂,他也不会改。但为什么也软下来,不再嘴硬,不是因为他得罪了他骂的人,因为他得罪了官家,这个他还真惹不起,再不服软,他就完了。这个事儿,让他长了记性。

说起来,演员也真不容易,得罪了老百姓,没有人看,丢饭碗。得罪了政府,官方,被砸饭碗。在这个百姓和官方有些对立的时代,演员真得学着乖一点,适时的,也软一软,甚至“谄媚”、“流氓”一点都行!

周立波也别再嘴硬了,适度地软一软就行了。您巴结政府应该,但也别见着song(尸从)人拢不住火,劝您别跟网民一般见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