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您站直了,别趴下!
(2009-11-20 11:04:17)
标签:
校长推荐北大教育人才腐败 |
分类: 杂文 |
这几天有关重点中学校长推荐学生上 “北大”的事在网上炒得比较“热”。说好说坏的都有。说好的讲,这是改革,“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国际流行做法。在美国,学生申请大学必须提供两封推荐信,推荐人的身份、地位、声誉对学生能否被名校录取有较大影响。事实上,校长推荐制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有利于选拔“偏才”或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入学深造。”说坏的讲,这又为权贵们开了一个口子,本来中国少有的能够讲公平的领域又多了一条可以交易的渠道。“民众最担忧的是推荐方式、过程和标准丧失公平,沦为官员子弟、富人子弟的盛宴。据人民网的调查,逾九成五网民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将产生权钱交易。”(《参考消息》)
凡事总会有两面性。一个好的措施,一个好的想法,一旦被滥用,总会比没有这个措施或想法的时候,产生的负面效果更严重。这个说法如果用在校长推荐学生上“北大”这个事上可能也是对的。所以,很多人会想,以其不断变着花样的出腐败新招儿,还不如维持旧的习惯做法。
应该说,在中国,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事,都会有腐败的风险。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讲,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改革。就事论事,“北大”所做的这项改革,还是可行的。应试教育害了几代、多少代人。按照目前的考试方式,按照目前的评分方式,钱中书是上不了“北大”、“清华”的,因为一个极度偏科的人,可能一下子少近百分。反过来讲,历年的高考状元,又有多少人成了令人瞩目的人才,成功人士中,哪一个是当年高考的状元?当今时代,分工已经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可能越来越专。全才,全面的人才可能有,但是那是极少数,而且,考出来的全才,在实践过程中,未必是全才。所以当今的考试方式是需要改进的,不能因为存在腐败的风险而否认改革的意义。
当今情况下,直接实施校长推荐制,实际上腐败的风险并不是太大。面对权贵,有推荐权的校长们只要适时把推荐的名单公开,借用民众,借用舆论的力量,基本上能够维持这个体制的基本公正。当然,谁也不能否认,隐形的干涉、隐形威慑力对校长的影响。一些权贵可能干涉不了推荐的学生,但是能够干涉校长的位置由谁来坐。所以将来校长的推荐可以转而落实到具体的人,一些德高望众的教师。另一方面,从执行的层面讲,只要“北大”不只是想借机说事,把推荐人才当成一个炒作的晃子,真是想发现的培养一些特殊的人才,而且能够把推荐人才当一回事,既不干涉下面校长的推荐人,又用一种管理制度和办法来不断地筛选推荐人,随机淘汰那些不合适的校长。应该说,只要在“北大”这一端不出问题,这个制度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那么如何面对老百姓的反对之声呢?应该说,要理性地看待民众的意见。当今权贵侵害公众道德底线的事太多了,老百姓没办法,没辙!那么多的不合理的制度体制,老百姓或者不能骂,一骂就封,一骂就抓;或者习惯了,没有可骂性了,骂了白骂,让你没有心思骂;而且大家都习惯了,你骂反而让别人认为你有病。所以,在一个新的办法出台的时候,还没有见证出现什么问题,老百姓骂一骂也是一个合理的反应。面对老百姓的叫骂,校长们都是可以放心地应对,身正不怕影子邪。
现在的问题是,校长们轻松在被舆论绑架,一骂,就把校长们给骂趴下了。
本来“北大”提出的推荐学生上“北大”,是希望发现一些人才,希望借用基层熟悉学生的特点,减少高考这种方式在筛选人才方面绝对权威。但是,我们看到,校长们或者是没有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不会在考试评价的范围外发现真正的人才;或者是逃避责任,不敢应用“北大”给的三十分的权力。从目前被推荐出来的第一位江苏籍的学生看,校长们实际上是在屈从于舆论的压力。“南师附中校长王占宝要举荐给“北大”的学生叫匡超!该校高三(1)班的学生匡超已经确定为学校即将举荐给“北大”的人选,目前正在接受“公示”,成为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 11月19日扬子晚报)““北大”虽未公布推荐的具体标准,但从南师附中举荐“超牛”的标准来看,所谓“学业发展优秀”,也就是三年学习成绩年级第一,并曾获得省级物理竞赛一等奖、数学竞赛二三等奖。而这一大堆“光环”,无非证明“超牛”不过仍是成绩“超牛”罢了。换句话,亦即“应试高手”。
“北大”让每一个校长推荐的学生,实际上并宽松到让其免考,而只是给三十分的宽松条件。而如果这种方式得到了好的效果,将来可能会是五十分,一百分,甚至是免考。而现在我们看到,就三十分,校长们都不敢用。校长还是把那些本来高考就能考成状元的学生给推荐上来了。这样的推荐还有意义吗?!
任何一个制度办法,应该在不断的循环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但是也要求每个执行环节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不断地接近设计的目标,而如果任何一个环节都逃避自己的责任,这个制度一定会被架空,变成徒有其名的形式。“北大”的推荐制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校长这一关过不好,一样白费!
因此,想说一句,校长,您站直了,别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