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行记之二 骑马乘车记
(2009-08-03 13:59:41)
标签:
九十九泉牧民风车围栏旅游 |
分类: 游记 |
草原行记之二
骑马乘车记
整理停当,看了看天色,云已渐高,不像要下雨的样子。几位同事一起到了离居住地不远的,带着一处围栏的空场儿。这处空场就是牧民们提供骑马服务的交易场所。放眼一扫,大大小小,能有百十来匹马。为何说是大大小小,因为这个季节不少的牝马都带着还在吃奶的驹儿。而且一年多的驹儿,虽然已经不吃奶了,也还不能骑,还跟着母马。
因为同去的人年龄都偏大了,没有人愿意骑马,也不想去体会那种骑马狂奔的感觉。想来雇一辆车,坐着转一转就行了。骑马是每小时六十元,半小时四十五,坐车的价格差不多,半个小时每个人三十元。原来听导游讲,这个地方的牧民都已经被游客们惯的过于贪心了,除了规定的费用之外,还要小费。但是,实际一接触,牧民还是比较朴实的,说多少就多少。这里的牧民基本上都是汉族人,原来是这里军马场的。我们雇的这辆车的老板,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在北京上学毕业后,在医院当了护士,一个儿子留在了当地。据他自己讲,他家里大大小小一共有十六匹马,老婆、儿子也都在这里做租马服务。不过他的话很快被他的妻子“纠正”了。因为我们几位老同志,感觉到了草原,可以不骑马,但是还应该骑在马上照张照片,所以和他商议租匹马照相。他把妻子叫来,他妻子拉着马让我们每个骑着那匹马照了几张像。当同事和她搭话,说到她家有这么多的牲口时,她立马否认有十六匹,没别的,女人怕露富!
所谓九十九泉,原来说是九十九个有水的海子,但是附近几个都已经干涸,变成了直径几百米、一两千米大小不等的,锅形的,坡度较缓的凹地。也许是集水的原故,也许是原来留下的水渍含盐份的原故,每一个凹地的底部的草色与漫坡上的草的颜色都不一样,底部的草密密的,像是一层地毯,泛着一种偏黄的嫩绿色;坡上的草,稍高一些,碧绿色。远望过去,不同的地形,不同的草色,甚是好看。游人骑马也好、坐车也好,大都不过是走过几处凹地,看一看风景就后返回。也算是运气不错,在一处凹地里看到一大群羊,而正巧对面的漫坡上奔跑着一个马群。黄绿色的草地上点缀着白色的羊群,碧绿的漫坡上奔跑着古铜色的马群,映着蓝天、白云,再加上几座高耸的大风车,真是一幅美景。
前面没有提到,到辉腾锡勒草原,先看到的一定不是羊群,马匹,村落,先看到的一定是风车,大风车。这里是一个风力发电场,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有百十多台大风车。每一处高地都会有几台风车。远望草原,耸立的风车就像这里的树。近看会知道,风车足够大,足够高。每一座风车都有几十米高,一个叶片都有十几米长。当风力到二三级的时候,百十米外都能听到那十几米长的大叶片转动时带出的呼呼声响。
拉车的马是一匹有意大利血统的牝马,比较高大,挽力也够大。当我们从坡底向顶部走的时候,虽是漫坡,因为是在草地上走,车走得也是很费力。我们几位同事提出是不是下来走一走,减轻一下辕马的负担。牧民讲不用,他的马很有劲儿,可以拉上去。马用力地把车拉到了坡顶。让我们更加赞赏和感动的是,这匹马在拉车的时候,时不时地借机侧头后望,有时还会突然地嘶鸣几声。问到老板,老板讲,当它看不到它的“孩子”的时候,就会嘶叫,提醒自己的“孩子”跟上来。也是,一大一小两匹小马驹从离开围栏那一刻,就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的车。在车停下来,我们照相的时候,那匹小马驹还要到牝马那里吃奶。那匹大一点的马驹是牝马,一岁多一点,小的是匹牡马,只几个月大。姐弟俩很是亲热,形影不离,只是有些贪玩,时不时地在草地上啃两口草,东张西望几回,一旦被马车落下,牝马一叫,很快跳着小碎步就跟了上来。说起来这匹牝马还是在哺乳期,一边干活,还一边照顾自己的孩子,真是,母性伟大!
回到围栏处,和牧民结了账。对那只小驹儿很感兴趣,问了问牧民,他讲他都捉不住。想摸一摸,近距离地照个像的愿望是无法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