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养宠物

(2009-03-25 14:32:13)
标签:

宠物

心理疾病

安慰

感悟

休闲

分类: 感悟

为什么要养宠物

 

前几天约一位朋友共同去串门会友,在约定的时间问题上,朋友提出要稍晚一点,因为他早上要先去遛狗。

现在北京人养狗的人真是不少,每天早上,上班路上都会碰到不少出来遛狗的人。楼后面有一个百十米宽的绿色隔离带,那一片儿草地成了专用的狗公园。一早一晚,都是狗在那个地方撒欢儿。

当下人们养猫,养狗都不是为了功用。如果说几十年前,家里养猫,还真是为抓老鼠。那时家里住的是老房子,木地板下面总有老鼠。鼠害在于糟蹋食物,嗑坏东西,夜里还吵得不安生,养猫也算是利大于弊。那个时候,城里不让养狗,而农村养狗也是一个看门的。说起来,计划经济时代养的猫狗,都应该是“有职业、有工作”的。

现在不同了,人富裕了,养猫养狗都不是为了功用,猫不用抓鼠,狗不用看门,都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变成了宠物。虽然不干活,这些宠物的待遇却有了极大的改变。吃的不是残羹剩饭,而专有的猫粮狗粮,甚至是主人单独给做的食物。时不时地还到专业的服务机构去防疫、洗澡、剪毛吹风,过起了贵人的生活。

说起来,有些人,像那位朋友,退休在家闲得没有事干,养个狗做一个伴,也行。每天早上固定的时间,被家里的狗,催命式地逼着出去遛个弯,也算是一个锻炼。但是听说一些白领儿,一些整个忙得要死的主儿,也养猫、养狗的。这就有一点不理解了。更不明白的是一些人,把自家的猫狗当儿子养,张口闭口的儿子、闺女的叫,一天离不开,一时离不开,走哪带到那。猫狗得个病,比自己得病还心痛,几百块、上千块钱的花。自己的饭菜不讲究,可是为了猫狗的吃喝,不怕花钱,不怕麻烦。猫狗死了,还花钱买块墓地,搞个仪式才埋了。

有人说这是闲的,一些人还是有空余时间,没得打发。有些人讲这叫现代病,现代社会物质条件极大的改善了,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跟不上,人们越发地感觉到了灵魂上的空虚,感觉到了个人情感上的孤独。试想了一下,觉得也算对。养猫狗的人虽然不少,情况也不一样。有些人就把它当一个玩物,养一阵子,烦了就扔了。我们周围不就有不少被人遗弃的流浪猫,流浪狗。有些人把它当成个伴儿,改变自己的孤独情境,没有人说话,还能跟狗说几句呢,领导和教训不了人,能喝斥一只狗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最依恋猫狗的人,可能是把猫狗当成了自己的情感寄托的人,把自己的情感也投入到了动物身上。在这些不懂事的动物身上,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安慰。当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太多地投入到动物身上的时候,或者扩大一点范围,太多地投入到某种没有功利色彩的事物之上,大多数中国人,习惯性地就把这种情况说成是“有病”。应该说,这些人,这类人是有病。过于执着自然成癖,而癖自然是一种病态。

应该说,不少人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心理安慰寄托给一些动物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故去的美国总统里根在谈到狗的时候讲过,人类最重要的十项美德,在狗身上都有。从不报怨,心存感激,能够谅解,能够忍耐,不存怨恨,一视同仁,从不说谎等等。物质生活改善之后,人们更加关注精神生活,人们神经更加脆弱,更加敏感。人们有时间,有精力来感觉自己的精神存在,温饱不成问题,心灵需要就成了问题。如同现在的老人,并不想让儿女给自己买什么东西,而是忙忙叨叨地做一桌子饭菜,就想请儿女回来吃,就想在儿女面前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再有一点,市场经济让人们学会了斤斤计较,朋友之间,家人之间总会让个金钱搅得不痛快,花钱的没有得到感激,没花钱总觉得应该,人都感觉不痛快。反而不如狗,总把主人当成个上帝,一百个顺从,一百谅解、忍耐。所以里根身为一个大国的总统,也感觉狗比起人来讲,更有道德,更容易相信,也更能够令主人满意。现在这个法那个法闹的,出了错,自己都没有地发火,自己的亲儿子、亲闺女都不能打了,一告,就是虐待。人有了不痛快,也不能总是忍着,人有了火总得有地方发泄,人的那么多的智慧,聪明才干也总要有一个地方表现。好在中国还没有什么反对虐待宠物提法,所以经常看着主人对淘气的狗实施“家法”,狗儿乖了,主人也满足了。而让听到主人不断地吆喝着自己的宠物的时候,也感觉这也是一种满足。

说起来还是人都有病,有心理上的疾病。猫狗的品种再优良,再温顺,也不过是人自己情感的一个发泄对象,人们是通过动物来找自己的心理平衡。有人讲,养宠物的人心地都比较善良,未必说得对,但养宠物的人都有某种心理上的需要到是真的。

细究起来,谁能没有点心理上的疾病呢?中央台的大腕不还抑郁了吗,因此,养个宠物平衡一下心态,也是一个好的方法。我们都不是完人,更不是上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