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情感杂谈玉兰花 |
分类: 感悟 |
街边儿的玉兰花
前几天到远郊去讲课。在由宾馆去礼堂的路上,不经意间发现,街边儿的绿化树竟是一株株玉兰。春分刚过,一株株玉兰,挺出了满树的花蕾,个别向阳处,花蕾已经绽开。在脱去毛绒绒的包裹层后,花瓣显露出了一片淡淡的紫色,而过渡到花瓣尖处,颜色变得很浅。肯定不是白玉兰,但是说是紫玉兰似乎颜色又太浅。不是专家,真是说不出是些什么品种。
这些玉兰似乎栽种没有几年,两三米高,一拢粗细。枝头花蕾虽多,显得十分碎小。个别已经绽开的花朵上可以看到,花瓣很是瘦弱,比通常的玉兰似小一些。
虽然是远郊,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也都很高大。落地窗,玻璃幕墙,花岗岩石柱,一切都显得那么现代。在宽阔的街道两边,砖石铺就了宽宽人行道。每隔十来米的距离,留出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树坑,孤零零地栽种着一棵棵的绿化树。在长长的街道上,既无草,也无灌木花卉,只有这么一些孤零零地树。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从高高的礼堂窗户里下望,在高楼阴影之中生长的玉兰树,在冷峭的西北风之中摇拽着,点点略带温暖的紫色,映在这冷冰冰的建筑群中,显得那么不协调,又那么无助。路上穿流不息的车辆、急急奔走的行人,没有人关注这些刚要开放或已经在开放的花朵,更没有人去欣赏。下班时分,偶尔有小贩会把三轮车停在它们旁边,高声叫卖着蔬菜。
把玉兰树当绿化树栽种也可能是这么几年的事儿。印象之中,玉兰树是较为贵重的花木。二十几年前,单位的花园之中引种了两棵白玉兰,当时还是很当回事的。不知是树种问题,还是管理不当,其中一棵死掉了,同事们还很是惋惜了一番。再往前说,知道或者说认识玉兰,把玉兰真正当成一回事,是因为有那么几处的玉兰,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了它的尊贵。
八宝山公墓里有几株。骨灰堂院内的几株白玉兰是都是成对栽种的。不是很高,但是因为背风向阳,养护得又好,所以每年到它绽放的时节,都会为那个肃穆的时节增添一分高雅庄重的气氛。清明节,你可以看到每条细细的枝条端头,都擎托着一朵硕大的、绽放的白花。一片片洁白的花瓣尽情的伸展,最下层的花瓣尖部垂到朵根以下,里面一层花瓣则微微绽开,环护着淡红的花蕊,那么有层次,那么肆意舒展,一丝风似乎就能把它们吹落。正是于此,满足了它展示自己的美丽,让它把自己最优雅的姿态展示给人们。没有人去触摸它,也没有人敢近前去嗅闻她那种只有贴近才能够闻到的清香。人们在拜祭父母亲人之余,只是驻足观赏,感叹她的高贵。
另外一处,是有名的紫玉兰。孩提时期,学校每年组织春游。而每次去颐和园,顺着长廊走向,在登佛香阁之前,总要去乐寿堂看那两株紫玉兰。当时还是孩子,并不懂什么欣赏,只是听说这两株玉兰是慈禧时栽种的,有年头了。
那两株玉兰也是栽种在院子里,背风向阳。玉兰树树冠高大,向南向西伸展着,如同秀美的仙女,开展着臂膀,俯视着游人,也似乎微笑着迎接人们观赏。印象中那两株玉兰,花也是很大,仰望上去,紫紫的一片。紫玉兰的花朵,其紫色在花朵根部深一些,瓣尖处浅一些。也许是时节关系,每次看到紫玉兰,她开得都那么留有分寸,也就是在花朵的根处,总有那么一分未尽展开。那个时节没有那么多的人有相机,更别提拍彩色照片了,所以多数人都是仰望观看后,匆匆而去。人们似乎在追记历史而不是欣赏花卉,人们更多地是赞叹它出身高贵,但也没有人能忽略它作为美的存在。
?/P>
?/P>
?/P>
比起生长于院落中的玉兰,栽于街边儿,无遮无挡的玉兰,自然没有了那高贵的气质。也许是太多,也许是开得不那么好,难以得见人们去观赏。花虽同类,所处不同,养护不同,人们对它的期望不同,而它给人们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不同。
足以见,花儿好,也要有人赏,花儿好,更要有人来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