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快乐的旅游

标签:
齐长城长清郑富军济南旅游 |
分类: 漂亮图片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防御鲁楚的进攻,在南部边境建筑了绵延千里的军事屏障-齐国长城。
齐长城西起山东省长清区古济水河畔的钜防(即今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横跨泰山,绵地千里",途经莱芜等18个市(县、区),于今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北于家河直达黄海,全长618893米,史称千里齐长城,其中保存最好的齐国莱芜段57832米。
齐长城的修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据考证,它的修建,借鉴了城池防御的手段,具有重要的军事、建筑、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从历史方面看,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王室逐渐衰落,而齐、鲁、晋等国则日渐富强,特别是齐国正崭露头脚,渐渐崛起于东方。逐渐占据了霸主地位的齐国虽发展迅速,但是,南部强大的晋国却一直是当时齐国统治者心头的一块病,时时令其不安,而且当时其他诸子国也纷争不断,战事颇繁,对齐国也是一种威胁,因此确实需要设防…从地理方面看,齐国所受封地在泰沂山脉以北,背靠山面对海,海是不必防范的,西和北面有黄河作为天险屏障。可谓易守难攻,只有南面有出入泰山的陆地大道,直通在它南面的鲁、楚等国,虽然泰沂山是约定俗成的边界线,但因地势开阔,易守难攻,正是中原诸国进攻齐国的咽喉之地,是齐国需要重点防范的要塞,必需设防。而且据史料记载,春秋至战国初,各国主要是用战车作战,因此设防重点是修筑关隘,用来阻挡战车,而到了战国时期,步兵以其机动灵活可以翻山越岭等优势,在军事上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这就迫使齐国在修建关隘的同时,还要建好山岭上的长城,以防步兵的入侵。正是出于防御目的,齐桓公开始在此修筑长城。随后,齐灵公、齐威王又不断将长城沿泰沂山脉向东增修,至齐宣王时已修至东海。需要说明的是,此时,鲁弱楚强,扩修齐长城重点是防楚,史载"乃齐宣王所筑,以御楚寇者"可以作为明证。明、清、民国等时代的统治者又对莱芜境内的齐长城进行过维修,所以虽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至今仍清晰可见这堪作历史见证的遗迹,而且是全程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
11月7日下午,我们几位朋友受邀前去长清齐长城去旅游考察,
下面是我们的几张留影!
我在攀爬蜿蜒崎岖的齐长城小路
我的哥们杨洪臣在爬齐长城的山路上
兵圣书画院院长孙炳国在爬齐长城的小路上
我的好朋友郝荣辉在齐长城的山路上
聚邻山庄庄主在齐长城的小路上
我在齐长城上照相留影
郝荣辉哥们和石屋留影
我在孟姜女问路处留影, 仿佛看到她当年急急
匆匆从遥远赶来的步伐和急切的盼夫心情
孙院长在齐长城留影
杨洪臣哥们在齐长城上留影留下他矫捷的身影
我们几个朋友合影留念
郑富军2009年立冬日于齐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