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秋战国十大名将排行榜(2017-05-2909:53:23)

(2023-03-29 13:15:44)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文化


春秋战国800年时间,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春秋时各国为争霸而战,战国时各国为兼并而战给中华文明带来动荡。诞生了名留青史的一大批文臣武将,至今为人所称道。

第一,孙武(约前545年-前470),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三十岁奔吴,经伍子胥推荐,被吴王阖闾拜为将。跟伍子胥联手攻打楚国,在柏举之战中,以3万吴军大破20万楚军,创造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也向越南、朝鲜、以色列、俄等国流传,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被现代军事、企业经营管理所运用。

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军事第一名人、统帅,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兵家之祖,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第二,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被尊为亚圣。

在鲁国“杀妻求将”,做了大将,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一战成名。

在魏国,推行改革,实行“武卒制”,即常备军和雇佣军,打败了秦国,把秦国河西地区全盘收归魏国,魏国成为强国,被魏文侯任命为河西郡守。在河西共23年,进行了系统改革,军事力量强盛。阴晋之战,以5万魏军,击败十倍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大的诸侯国。与诸侯共有大小七十六次战争,六十四次全胜,十二次平手,无败绩,对魏国的强盛做出了贡献。魏文侯死后,吴起受到排挤,去了楚国。

在楚国,楚悼王重用吴起为令尹,即宰相。主持变法,史称“吴起变法”,推行法治,废除了世袭的贵族制度。整顿武备,四处征伐,使楚国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前381年,楚悼王暴亡,旧奴隶贵族发动叛乱,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

著《吴起兵法》(《吴子》)是吴起在前人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文武全才,军事上他拥有卓越统帅能力、先进军事思想,成就在历朝历代都享有极高的赞誉。作为政治家、改革家,通过改革使魏、楚两国富国强兵,在政治上的贡献也得到广泛赞誉。

  特点:战无败绩,治国能人,文武双全。

  结局:在楚国变法,被受利益损害的贵族杀害。

  点评:吴起是卓越的将军、高深的军事理论家、杰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春秋战国第一强人。

第三,白起(?-257),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秦昭王继位后,继续推行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从军队底层出身,一步步成为大军统帅,到封武安君,成为当时军中士兵心目中近似神话般的人物。

鄢郢之战,掏心战术,附以水攻,水淹别都鄢,大破楚军,攻陷楚国国都郢,烧其祖庙,迫使楚国迁都,攻楚三次,歼灭楚军35万,重创楚军主力,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伊阙之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斩杀韩、魏联军24万,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华阳之战,长途奔袭,斩首魏军13万。

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

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把赵国士兵赶到黄河里淹死2万。 

长平之战,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灭赵军45万人(其中坑杀40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257年,战略上与秦昭王在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受到猜疑,加上范雎进谗,一代军神被迫自杀。

征战沙场达37年,参战上百场,攻占70余城,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被尊为中国史上第一军神,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被誉为战神、杀神、人屠, 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后世缅怀。

   特点:百战百胜,擅长歼灭战,杀人无数,令六国闻白起之名胆寒。

点评: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是中国历史上战将的一大奇迹。

第四,孙膑(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代,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威王正图与魏相争,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354),赵攻魏属国卫,魏惠王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前353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针对魏强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防务空虚,采取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后直奔大梁,逼庞涓仓促回救,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截击,大败魏军,擒庞涓。前342年,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掳魏太子申。

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著有军事经典著作《孙膑兵法》。

第五,李牧(?-229),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隆尧)人,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赵国最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抗击匈奴:赵惠文王(298-266),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防备匈奴。用两侧包抄,痛击敌人,大破匈奴10余万骑。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两拒秦军:孝成王二十年(246),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质子。前244年,悼襄王继位,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悼襄王二年(243)他带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秦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赵王迁二年(234),秦大将桓(齿奇)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三年(233),又带重兵攻打赵国。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桓(齿奇)兵败潜逃。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齿奇)(又称樊于期)之首。赵得到喘息之机,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233),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今河北平山县),李牧出击,秦军败逃,但赵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赵正迁七年(229),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率上党兵卒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瑞和率河间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倾全军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而更大的忧患还在朝中,昏聩的赵王迁,对那个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又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特点:战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攻守兼备的名将,擅长出奇兵以少胜多,没有败绩。

第六,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人,秦国名将,受封武成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236),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前229年)王翦从郡上发兵,又攻打赵国,下井陉,用计除掉赵国名将李牧,前228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

公元前227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

秦使翦子王贲击楚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王翦表示非六十万不可。始皇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李信率秦军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乘胜攻占鄢、郢。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楚军尾随秦军三天三夜,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秦始皇亲自到频阳谢罪,坚持要王翦领兵。前224年,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求赏太过份,王翦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领全国兵力,只有多请田宅打消秦王的怀疑。楚军尽发国中兵力抗秦,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遣兵追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代表作:灭赵国,平燕国,破楚国,征百越。

  特点:打仗无一败绩,擅度势,为人谨慎,有政治头脑。

结局:善终,子孙三代皆为秦国名将。

总评:灭国之战中,以绝对优势兵力战胜对手,最有成果的军事家。

第七,蒙恬(约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属于名将世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

战绩: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尊宠,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总评:秦灭六国时与王翦是同事,灭齐国。但其主要功绩在于率领部队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

第八,乐毅(生卒年不详),赵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平山县)人,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战国后期燕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著名将领。

284年,以燕上将军职,佩赵国相印,统帅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以先发制人,出其不意的作战方针发起济西之战,击破齐将触子率领的齐军主力。遣返秦、韩两国的军队,并让魏军去攻取宋国的故地,让赵军去攻占河间,免得诸国继续分享伐齐的胜利果实。指挥燕军主力长驱直入,攻克齐国国都临淄。分兵五路攻取,平定整个齐地。其中左军东渡胶水,克胶东、东莱;右军沿黄河和济水,向西克阿城、鄄城;前军沿泰山东麓直到黄海,取琅琊;后军沿着临淄东北的海岸,占领千乘;中军则镇守齐都临淄,策应各路。五路大军的行动进展顺利,半年的时间里,连下齐国70余城,使齐国几乎濒临于亡国的边缘。燕军的战略目标基本上得以达到,史称五国代齐之役,乐毅作为一代名将亦名闻遐迩、威震敌胆了。

  后因受燕惠王猜忌,功亏一篑,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特点:精通兵法,审时度势。

  点评:举天下之军攻齐,千秋功业功败垂成。

第九,田单(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管理市场的小官),复国后官居齐国相,受封安平君。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周赧王三十一年(284),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青岛市即墨区),齐愍王被杀,齐国危在旦夕,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

  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增修城垒,加强防务。派人入燕行离间计,诈称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骑劫改用强攻,仍不能下,企图用恐怖手段慑服齐军。田单派人说害怕燕军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掉,又担心燕军刨了齐人在城外的祖坟。骑劫听到后照着做了。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虐待俘虏,刨他们的祖坟,誓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三十六年(279),田单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5000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呐喊助威。燕军见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随后,迎法章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正式即位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

  特点:擅长智慧谋略,爱民如子。

点评:田单复国,历史上的奇迹。

第十,廉颇(327-243),齐国(山东德州陵县)。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拜为国相,受封平信君,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

262年,长平之战中成功防守3年,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住了秦军进攻,后又攻破燕国军队入侵,令燕国割5座城池求和。

251年(赵孝成王十五年),廉颇率20万赵军在鄗(今河北高邑东)、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大败60万燕军,史称鄗代之战。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长驱500里,进围燕国都城蓟,逼燕割15城给赵。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不得志,投奔魏国居大梁,后奔楚国,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特点:老而弥坚,攻守兼备。

点评:壮志未酬千古遗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