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 上卷 四支 注释
(2008-10-27 20:11:07)
标签:
文化文学诗歌诗词韵律声律启蒙注释杂谈 |
声律启蒙(注释)
蓝天/编辑
●四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四目颉①,一足夔②,鸲鹆③对鹭鸶。半池红菡萏④,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⑥;
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①四目颉(jié):《姓氏谱》:仓颉,上古人,生而神圣,传说为中华文字创造者,有四只眼睛。②一足夔(kuí):夔是舜的臣子(乐官),据说只有一只脚(实际上是误传)。《孔子丛》鲁哀公问孔子曰︰吾闻夔一足,有异于人,信乎?子曰︰昔重黎举夔而进,欲求人佐焉。舜曰︰一夔足矣非言止一足也。鲁哀公曰︰善。后用“ 夔一足”或“一夔已足”表示传言错误,或借喻误解文句。③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儿”。④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如“九龙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希奇瑞相头中现,菡萏莲花足下开。”⑤荼縻(tú mí):《清异录》荼縻曰白蔓郎,一种落叶中灌木,花白色有香气。⑥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豫让为春秋末战国初期的刺客,曾事于智伯。赵襄子与韩魏攻灭智伯后,豫让漆身吞炭,以改变容貌音声,谋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⑦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羊公就是羊祜字叔子,为西晋大臣,武帝时都督荆州诸军事,任内极得民心,死后百姓见到他的墓碑就流泪,时人称为堕泪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①对草字,竹简②对毛锥③。
汾水鼎④,岘山碑⑤,虎豹对熊罴⑥。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⑦,出妻为种后园葵⑧。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
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注释】①笺(jiān):供写信、题词等用的精美纸张:信笺|便笺。②竹简:古时无纸,书皆刻于竹简(竹片)之上,因此称书为竹简。③毛锥:指毛笔。《五代史》:宏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大剑长槍,若毛锥子,奚用哉?④汾水鼎:《史记孝武本纪》载有:汉武帝曾得宝鼎于汾水,并因此改年号为“元鼎”。⑤岘(xiàn)山碑:岘,<名>小而险峻的山。西晋大臣羊祜死后葬于岘山,岘山碑就是堕泪碑(详见上⑦“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条)。⑥罴:棕熊。⑦去妇因探邻舍枣:《汉书王吉传》:汉朝王吉的邻居种有枣树,枣树生长茂盛垂挂到王吉的庭园,王吉之妻采了几个枣子吃,因此王吉欲休妻,邻居闻知后便欲砍树。后经邻里调解夫妇重归于好。⑧出妻为种后园葵:《史记循吏列传》:春秋时期公仪休为鲁国相,有一天在家中吃到葵菜,又见妻子在纺织,曰:“欲夺园夫红女之利乎?”为了不与园夫和织女争利,于是怒而拔去葵菜,并休妻出门。后用这个典故表示居官不与民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