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以为孩子小而轻易承诺

(2010-03-06 23:05:55)
标签:

承谌

父母

食言

轻易

记忆

生活

成长

答复

家庭

育儿

 

       想要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诚信之人,如果不能兑现的话,我们千万不能轻易向孩子作出承诺,哪怕只是因为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理由:孩子还小!

 

也许很多父母已经有过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孩子年纪虽小,记忆力却不差,往往大人那些不经意的话语都可以让他们记忆犹新。

 

能够准确无误对大人的承诺刻骨铭心的孩子一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另一个便是他们与生俱来对语言的“照单全收”。

 

我以为,很多父母亲之所以会轻易向孩子作口头承诺,很多时候也许就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罢了。当孩子撒娇不吃饭时,我们会灵机一动给孩子某个甜头:“要是你把饭吃完了,待会儿妈妈给你巧克力!”当孩子哭闹不上学时,我们会见机行事让孩子转移注意力:“要是你再哭再闹,明天就没有好玩的机器人啦!”

 

其实,我们虽然嘴里这么说,心里却并不是这么想的,行动上或许就更不会那么做。我们往往会侥幸的觉得:孩子还小嘛!正所谓小小承诺,何足挂齿?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轻易承诺下去,直到有一天,孩子发现父母亲给自己悬挂着的“红萝卜”是无法实现的时候,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播种下了一颗骇人听闻的种子:“我不会再相信任何人!”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轻易给他们承诺,孩子们脑瓜子装着的东西可是一清二楚的,大人的食言丝毫逃不过孩子最清澈的眼神。

 

大羽四岁的时候,有天心情不佳,吃饭吃得很少。当时我们陪着他。老公特心疼儿子,问他为什么吃饭吃那么少。大羽不愉快的回答:“今天去公园,你们为什么不让我玩电动车??”老公怔了一下,半天没反应过来,过后竟回过神来爽快的大喊:“好,原来是这回事啊!没关系的,下周日爸爸再带你去坐电动车,另外。。。。。。”顿了顿,老公又接着说:“如果再坐不了电动车,大不了爸爸给你买你最爱的托马斯枕头套,让你每天睡觉都能看着它,好吧?”我瞪了老公一眼:“什么托马斯枕头套,哪儿有卖啊?从没听说!”

 

一转眼,下周日的晚餐时间到了,大羽依然心不在焉。“大羽,你怎么了?”我焦急的问。大羽不作声,只是将小眉头紧锁着。我照例使用老办法:“笑一笑,你不会消耗那么多能量啊!还记得吗?皱一下眉头,要牵动30块肌肉;而笑一笑,则只需要求15块肌肉哦!宝贝,笑,笑,笑!”

 

“妈妈,我在等爸爸回来啊!”大羽一副“望穿秋水”的样子。“傻瓜!刚才爸爸不是打电话告诉我们他要加班,不回来吃饭的吗?”我顺便提醒道。晚上临睡前,老公回家,大羽还没睡。我急了,明天可是要起早上学的啊!我有点生气了:“大羽!你今天究竟怎么了?”

“没什么。不过为什么我还没收到礼物呢?爸爸不是说过,坐不了电动车就可以有托马斯枕头套的吗?”小家伙在床上喃喃自语。

 

我和老公面面相觑。我知道,那个托马斯枕头是不可能出现在大羽面前的了。更糟糕的是,如此脱口而出又永远不能兑现的承诺竟然被孩子牢牢记在了心中……

 

我们总是想当然的以为,小小的承诺即使化为了泡影对孩子也是没丝毫杀伤力的,甚至还觉得它们不过是哄骗孩子无足轻重的“伎俩”。可孩子却不这样以为,大人的承诺一旦被他们的大脑接收,立马会有无形的反馈。而这样的反馈就是:我记住了,你们可不要食言啊!

 

         轻易的对孩子食言不但严重的影响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还加深了孩子对父母的误解机率,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信赖程度。不可兑现的口头承诺意味着孩子将来可能会鹦鹉学舌,言而无信。经常让孩子耳濡目染父母亲不讲信用的环境,几乎相当于现身说法给孩子一个反面例子。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一定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告诉他的父母,朋友,甚至其他的所有人。

 

我把这件事说给我的朋友,她说大羽记忆力真好,区区小事情都记住了;

我把这件事讲给我的老公,他说大羽在乎他的话,一个小礼物竟让他“废寝忘食”;

现在,我又把这件事重新告诉我自己:我想大羽最大的忧点并不仅仅在于他的记忆力,而是在于他的话把我们这些随意给孩子小承诺而又无法兑现的大人们一个重要的提醒:

 

在以后的育儿生活里,无论我们对孩子说了什么,哪怕是简单细微到如一根头发丝的句子,只要它是承诺,或大或小,或轻或重,或深或浅,我们都要勇于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至少我们要做到说话算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