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用游戏教儿子学字

(2010-03-30 22:42:58)
标签:

学字

认字

素质教育

乐趣

游戏

玩具

父母

电视

育儿

 

                   巧用游戏教儿子学字

    当孩子长到五岁之后,有人认为,只要孩子对玩具不厌其烦的话,那么学不学字也并不那么重要的,甚至有些家长忙得一蹋糊涂的时候,就直接把孩子抛给电视电脑一整天并对其全然不顾。我对这些家长的做法真的是深恶痛绝。不难想像,这些做法其实是害了孩子自己。因为孩子对于知识的认知,决不是仅仅通过玩具电视电脑才能获知的。除了那些对孩子有高强度幅射的媒体手段以外,对于孩子的学字,其实还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

 

我承认,在儿子一岁多不爱吃饭那时,我的确是借助了电视的力量让他从小炼就了一身“不常吃零食,从不挑正餐”的好习惯,也正是在儿子建立了这个“文明进餐”的好习惯之后,开始让他从此与电视有意识的隔绝。

 

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学龄前的儿童来讲,只要大人在游戏上多花些心思,巧用游戏引导孩子,那么学字就不仅仅是填鸭式那么枯燥无味了,相反,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坐姿习惯和握笔姿势。当然,这里的学字,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认字,写字,当然还有画字呢!

 

为了让儿子对学字产生浓厚兴趣并活学活用,我设计出了一个个与他性格爱好相吻合的游戏法。我特意在超市里给儿子买了两块小白板。一块是我用来教他的,一块则是供他“龙飞凤舞”的。我教他学字,有的可以天马行空带点创意色彩,比如写阿拉伯数字,培养他的想象能力;有的必须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比如方正汉字,培养他的记忆能力;有的可以手舞足蹈有说有笑,比如英文字母,培养他的协调能力。事实上,我认为,让孩子学字就一个目的,势必让他在玩中乐,乐中玩,所有的特长都调动起来,所有的缺陷也尽量弥补,这样才不枉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多元智能。

 

1.  粘贴法

能发展孩子的手动操作能力,其实在学字方面也很有必要,并且这有利于激发孩子学“写字”的兴趣,因为爱用小剪刀是很多小孩子在三岁之后的本能。我和儿子就常常玩这种粘贴法的游戏。具体的玩法是把你要教的汉字写在白纸上,然后用带有粘性的小贴纸剪成笔画的形状,然后让孩子跟随着你的念念有词,一笔一画的按部就班,从容不迫的粘贴下来。这种玩法可以让孩子迅速掌握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最大的优点更是发展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汉字的笔画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个笔画的剪裁可得花点心思。

 

2.  算数法

为了让儿子在学字的同时也煅炼他的思维能力,我常常和他玩数笔画的游戏。比如我们俩一起写“苹果”两个字时,我会在小白板上写完之后习惯性的问他:“儿子,看看‘苹’字总共有几笔?来,跟妈妈比比赛,看谁数得又快又好?”或者先故意说错一个字的总笔画,让儿子说出他的答案,然后再想想究竟谁对谁错,以此来训练他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3.  迷宫法

儿子喜欢走迷宫。为了不让他忽视自己的超强“方向感”,我就用在小白板上画各式各样的迷宫图,并在重要关口写上我要教他的汉字。然后让儿子作我的向导,他来带我走出迷宫。而这个过程里是必须把每个关口的汉字念出,才可以通过的。如此这般,儿子给我的几次感觉就是四个字:“有惊无险”。

 

4.  抢劫法

我们还玩“强盗遇路匪”的游戏。把学过的汉字、英文单词或阿拉伯数字写在小纸片上,,我充当路匪,手里拎着那些小纸片,假装“横冲直撞”,而儿子则骑着他的小自行车当强盗,企图“拦路抢劫”。我让他“渔翁得利”的条件是:必须准确无误的读出纸片上的字才可以让我“缴字被劫”。如果说不出来,哈哈,当然我就是胜者了。为了胜出,儿子可是得大显一番身手了。

 

5.  肢体法

为了让儿子能开开心心的学写英文字母,我并不强求他一定得动笔,反而我还更热衷于和他玩一种用身体语言代替字体语言的游戏。我说一个英文字母,让他来摆肢体动作,看看逼真程度就知道他对字母的掌握。最让我捧腹大笑的是他做那个“Z”的动作,像极了一只丑小鸭;还有一次他干脆和我提议:“妈妈,还是我来说字母,你来做好了!”简直把我给考倒!

 

所以,不管学什么字,给孩子注入些游戏元素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只有这样,学龄前的儿童才不会对现在和将来学写字,学认字望而生畏,也不会感到无聊时只有电视电脑才能满足自己,更不会变本加厉的催促父母买这样那样的玩具。因为一旦他们懂得学字的乐趣,也只有四个字可以总结:乐此不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