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展览品 |
看完《青红》,感觉胸口像压着一块石头喘不过气来。灰蒙蒙的色调,冗长的镜头,大段大段的无台词表演,给人留下不尽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像极了顾长卫的《孔雀》,《青红》也是一部充满怀旧色彩的影片。十九岁的青红因为高考落榜上了一所技校,而作为当年“三线职工”的父亲为了实现他返回上海的梦想则对她严加看管,希望她早日考上大学。故事就在这种环境下发生了。父亲所在厂里的十九岁职工小根暗恋上了柔弱清纯的青红,但慑于青红父亲的威严,小根也只能深深地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偷偷地送鞋,苦苦地等候,远远地吹口哨。当他得知这一切付出都将随青红离开付之东流时,趁着一个夜晚强奸了青红。青红的父亲将他告到了公安局,最终判处死刑。影片以青红一家回上海的途中路过审判大会而结束。那清脆而响亮的枪声永远留在了青红十九岁的记忆里。
《青红》是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继《十七岁的单车》后又一部反映残酷青春的影片。影片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场景,老式录音机,做广播体操,穿喇叭裤、中山装,烫波浪头,听邓丽君的歌,很容易勾起中年人的回忆。影片中的感情始终是内敛不张扬,剧情舒缓迟慢,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大分大合,即使是青红父亲的暴怒也只是渲染了一点点。从中可以看出导演的精心安排,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没有学会过度表露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只能隐蔽地释放。影片中大量的空镜头运用自如,没有声音,没有主要人物,一切都是沉默的,一如青红的命运。
十九岁,青春正灿烂。十九岁,青春也残酷。影片的英文名是上海梦,不言而喻,导演借此传达一种个人理想和故乡情结。影片开头写着:“变革的中国带来了希望,离开这里,回到故乡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新主题”。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顾长卫的《孔雀》。同样是怀旧的味道,同样是青春的残酷,但“青红”和“姐姐”两个形象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听天由命,一个是叛逆无罪;一个是消极主义者,一个是激情主义者。但两人拥有一个共同点:在那段充满浪漫与现实交织的岁月里,她们是可悲而可怜的,因为她们的青春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