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景元
陈景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33
  • 关注人气:8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秦始皇祖母陵的质疑

(2006-08-31 15:40:57)
分类: 重大考古发现的新观点
一,震撼人心的报道

    近一年时间以来,众多的新闻媒体把有关“西安发现大型陵园----秦始皇祖母墓”的材料,炒作得沸沸扬扬,铺天盖地的专家评说,让人感到眼花缭乱,等人们定下神来,整理一下自己思绪之后,才弄明白是这么一回事:考古学家在西安市长安区,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遗址,经过2005年的初步考古勘探与发掘,专家认为它是一处王公级别的高规格墓葬,用相关的文献资料去作进一步地分析、论证之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性意见是:这处大型墓葬,很可能就是一座战国末期,秦国的国君嬴政(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陵墓。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刚刚抖出之际,它就像一股巨大的旋风,立即刮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内外闻迅赶来的参观人群,都争先恐后地奔向长安那边的考古现场,把发掘地点,围得一个水泄不通。随后的时间,学术界众多的权威人士,纷纷发表谈话,都一致地赞美它应该是上一个年度,中国考古界“最震撼”的重大发现之一。如果有人要刨根问底:为什么这么快地就能给这座墓葬的主人,做出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定性”结论,西安方面一定会拿出以下“充分”的理由,来给国内外的广大朋友,做出一番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定性依据在哪里?

  既然已经将它“定性”为秦始皇的祖母陵,按照考古规程的要求,那是必须要进行一番科学、严格地考古论证的。从现在已经公布的情况看,能够作为“定性”依据的材料有:这一座的陵园占地达到260亩,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战国时期单人陵园。就凭这一点,可以印证出主人具有非常特殊的身份;更令人惊叹的还有,在墓中发现了排列对称、整齐的六匹“骏马”驾驭的马车,毫无疑问,它应该属于我国古代最高等级“天子驾六”的规格,说明了墓葬的主人,一定与天子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墓里出土带有“北宫”两字的石磬和“私官”两字的封泥。根据著名学者的考证,“北宫”是王后、太后居住的地方;“私官”是专为王后、太后设置的官职,说明这个墓的主人,可以“定格”在王后、王太后的身份上;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秦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夏太后独别葬杜东”的史料记载,而这座墓的位置,正好处在当年杜陵县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翻遍了几乎所有的相关资料,围绕着杜陵县这一地区,再也找不出古代其他具有相当级别和身份的人,有曾经在此进行大规模厚葬的信息。

三,为何当初要否认

  二〇〇六年一月的材料见报之后,这一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张天恩先生,出来做了一番澄清说:外界媒体的热情越来越高,北方一家媒体甚至直接将“秦始皇的奶奶”搬上了标题。……现在外界如此来炒,只不过是让整个发掘更热闹些,对考古本身并无意义。这是一种误导。我从未肯定墓里面,躺着的就是夏太后。”二〇〇六年七月,记者冯国先生发表文章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学家近日依据历史文献和秦国陵墓的规律等,一致“推定”出夏太后,仍然是这一座墓葬的主人。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四日,当记者将电话打到张天恩先生那里,他正好从发掘现场回到办公室。对于这个墓葬的发掘,张天恩称之为是一个大“惊喜”。他说道:从二〇〇二年在洛阳,首次发现据称是轰动全国的东周王陵一辆“天子驾六”的车马之后,此处是“天子之乘”的第二次出土。但要知道,高规格的车马制,泥封性质的确定,夏太后墓葬“杜东”的史料,不都是去年早就已经得到了“肯定”的吗?材料还是那么多,证据一点没有变,难道这一回,张先生等人就有绝对的把握,肯定在墓里躺着的,一定就是夏太后“本人”了?

四,新的挑战开始了
  
    有关秦始皇祖母陵的“说法”,就这样被最后“敲定”下来了?有关秦始皇祖母陵的“定性”问题,就再也找不出一点“情况”来了?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人们並没有看到正式的考古发掘资料,来自现场的一部分消息和情况,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透露”和“转述”而已,许多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仍然有待进一步地落实和检验。有位记者问那边,为什么秦国会拥有“一车六马”的御乘时,西安的回答是:这有什么奇怪的,周室已衰危,诸侯越制的多着呢!问题是秦国並不衰,夏太后凭什么也敢僭越秦始皇严格的车舆等级制度!

  难道说这个“定性”过程,还有什么值得推敲的重大问题?回答是十分肯定的。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可以说:问题还是出在这“一车六马”的四辆“天子御驾”上。有人问道,作为一个太后,怎么可以享用天子的六马乘车,西安的解释是:太后的墓,不用天子的“车”陪葬,得不到在位皇帝的认可的话,那它随时都有被人毁掉的可能。这位夏太后,一直活到了秦始皇二十岁,对于秦国晚期政治、尤其是对秦始皇产生过重要影响,夏太后有大功劳,孙儿理应给予高规格安葬。夏太后有这样大的权势?这可是一番“没谱”的话!

五,夏太后无权无势

  说夏太后对秦始皇的政治生涯,有过重要影响的话,不知有什么可靠的史料根据。人们从《史记》的记载中,根本见不到夏太后在权势方面有任何值得人们关注的痕迹;其实,秦始皇还有另外一位祖母华阳太后,她才是秦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真正有权有势的、能够决定秦国命运的核心人物呢!早年秦国的政权,掌握在秦宣太后的手里,被她送到赵国当人质的曾孙,长期客居他国,邯郸大贾吕不韦将已有身孕的赵姬送上,力荐华阳太后认他为嗣子,后来他取名“子楚”。秦昭王、秦孝文王互隔三天,相继去世,“子楚”就当了新秦王。

  《史记·吕不韦列传》称,“子楚,秦诸庶孽孙。”《正义》注,“孽,贱子也,以非嫡正,故曰孽。”这是指子楚母亲夏太后,地位卑贱,不得宠信。秦国三代太后,都娶自楚国王族,子楚每次晋见华阳太后,都要戴楚冠、穿楚服、行楚礼,整个后宫,是楚人的天下。在秦宫的内外,哪有夏太后说话的地方。秦始皇十七年,华阳太后去世,享受到与秦孝文王合葬的最高礼遇,而比她早死十年的夏太后,只得被冷落一旁,孤身独葬于“杜东”。从这一个角度上看,有人称赞夏太后是秦始皇“唯一倚重的女人”,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六,始皇一向搞独尊

  秦始皇当政之后,他祖母夏太后的地位,有没有改善和上升呢?有没有享有超越制度的特权呢?看看章炳麟撰写的《秦政记》一文,人们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说:“秦皇负扆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庻人;后宫之属,椒房之嬖,未有一人得自遂者;秦皇以贱其公子、侧室,高于世主;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看到了吧:这就是那个“不徇私情、铁石心肠”的秦始皇。他的子弟、公子、侧室、后宫,没有人敢于不遵从秦制,而“自遂”的。所以,让“一车六马”给夏太后陪葬,纯粹属于一种无稽之谈!

  当记者告诉西安方面,说南京有人对于“统一中国之前,秦始皇以‘天子之车’给夏太后陪葬”的可能性,进行了质疑时,张天恩先生是这样回答的:“周室式微,难免诸侯各国,会做一些出格的事,秦始皇给他祖母,以‘天子驾六’的墓葬级别也不是不可能。”公元前二八八年,秦、齐等宣布称帝两个月,都不敢擅自启用“天子之车”。秦始皇犯得着为一个失宠太后,去做出格的事情吗?况且夏太后去世时,最尊贵的华阳太后,还掌管着后宫大权呢!她能容忍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按“天子驾六”的墓葬级别,去让夏太后归土吗!

七,国君决不乘奇车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只是秦国的国君,只能称秦王,不能称天子。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嬴政十三岁被立为秦王;当政十年后,仍是秦王;二十年时,被荆轲刺的,还是秦王;直到完成统一大业,才当上了“皇帝”,正式定为“天子”,才有“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的车舆制度。周秦时期,凡不符合制度的车,称“奇车”,《释文》说:“奇车,奇邪不正之车。”《礼记·曲礼》中,有“国君不乘奇车”的记载。在嬴政还没有登上皇帝的宝座,没有正式成为“天子”之前,他就根本没有乘过“一车六马”的“天子之车”。

  《独断》记载:“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什么是金根车?《古今注》里说“金根车,秦制也。秦并天下,阅三代之舆服,故因作为金根之车。”《通典·礼》上说“秦平九国,金根车用金为饰,而为帝轸,元旗皂斿,以从水德。”西安方面说:夏太后墓葬里出土的是“安车”,什么是安车?安车是“一乘四马”的坐车。《古今图书集成》里面说:“安车,妇人朝王所乘。”《三礼义宗》则说:“安车者,后朝夕见于王者所乘也。《晋书·舆服志》记载:“周礼,唯王后有安车,王亦无之。”可见,当时乘车等级非常严格。

八,两地安车的比较

    据多年以前报道,在秦始皇陵的封土边上,也是发现有“安车”的,这就是誉满全球的二号铜车马,它虽然按实物的二分之一制作,但基本的车马制度,应该是忠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原型的。大家都称铜车铜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是秦始皇本人御用的“安车”。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辆“天子用车”,不是“一车六马”的,而是“一车四马”的。这一边,正式的身份,真是一位天子,却不是用“一车六马”的车;那一边,正式的身份,明明不是天子,却偏偏出现“一车六马”的车。这时,人们的视线,全让他们给搅乱了!

  一切都被颠倒了,也就是说:这一边,说是去给秦始皇陪葬,用的是太后的“安车”;那一边,说是去给夏太后陪葬,用的却是秦始皇的“御车”。学术判断的严肃性,要求对它们的虚实真伪,做出一个公正的选择。当然,这样一种选择,有时会因人而异,会形成不同的版本。但本人的意见为:一是,秦始皇“一车四马”的御车、夏太后“一车六马”的安车,两种“定性”结论,不可能同时都是对的;二是,两种 “定性”的结论中,总有一种要被排除的;三是,这两种“定性”的结论,可能都有一些问题,为此都有重新论证的必要。

九,岂能这样去猜定

  从已发表的材料看,对这个墓葬的主人,几乎进行了一场猜谜大赛。张天恩先生自己都说,“一开始我们认为,可能是周王陵,因为《史记·周本纪》中有‘周公葬于镐东南杜中’的记载。……当我们根据陵园的特点,确定它应为战国到秦汉早期后,我们和秦汉考古的专家,几乎将与这个地区有关的人物,来了一个彻底搜查。”比如,对有关秦始皇的夫人、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刘邦的妹夫舞阳候、汉景帝之弟梁孝王等人,一个个都“猜遍”,並且都被排除了。又说,只要向下再深挖3米,墓里躺的到底是谁,答案自然就能揭晓。

  那时张天恩说过:“更可能的是,整座主墓都被盗空,那样的话,墓主的身份将永远成为一个历史的悬疑。……墓里躺的到底是谁,对我们考古来说,已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哪怕最后整座墓都被盗空,都不影响这座陵园在中国考古史上的地位。”由此可知,当时对这座墓葬的所有猜测,包括最后具有倾向性的“结论”,都缺少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连墓中躺的“是男是女”都没有弄清楚,就能“推定”出墓主人就是夏太后了;更让人费解的是,这样一座“年代模糊不清”的墓葬,就能在中国的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了?

十,杜陵的他人墓葬
  
    认定“夏太后”是那座墓葬的主人,无非就是她有一个“死葬杜东”的史料记载。张天恩一开始对这种定位方式,似乎有些保留意见,因此他实事求是地表了一个态说:“这仅仅是一种历史地理学的推演,没有最终的文字证据,墓主是谁,终究无法确定。”尤其对于这处墓址和相关史料,能否完全衔接得上,也作了重要的说明。他认为,“即使从地理上说,这里并非历史上的杜县的正东方,而是正南方稍稍偏东,(原来的)结论就更有些靠不住了。”由此可见,“正南方稍稍偏东”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这一座墓葬的位置,是在“杜南”!

  如果,这不是始皇的祖母墓,那么大墓里躺着的,还有可能是谁呢?既然原来进行的,只是一种“历史地理学的推演”,为何不让人家也作一番如下的“推演”呢:一是,葬在杜县范围之内的,还有一个是早年古杜伯国国君的杜伯墓;二是,葬在杜东的,还有一批为汉宣帝陪葬的大墓;三是,葬在杜南的,还有一座汉代的许太后墓;四是,葬在杜南的,更有一座真正的“天子墓”,这就是秦朝第二代皇帝“秦二世墓”。这些人的级别,都比夏太后高,都直接与“天子”有关系,西安方面的人要把他们都排除出列,恐怕是很不容易的。

十一,私官也要出宫的

  从史料记载来看,那么多墓葬都与“杜中、杜东、杜南”有关,夏太后的墓址带有“杜东”两字,就史料本身认可的价值而言,大家都是平等的,夏太后並不比人高于一筹。至于墓中出土有“北宫、私官”的字样,其他与“后宫”有关的人,如果入葬此处,也是能够解释得了的。其实,只说“北宫、私官”和秦国的后宫有关,也是很不全面的。即使到了两汉时期,一直还有“北宫、私官”的说法。有资料显示,汉代的“私官”不仅服务于宫廷,有的还离开王室,进入到王侯将相之家,“私官”与太后之间的距离,就走得越来越远了!

  汉代的大将军张安世 “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諡曰敬侯,赐葬杜东。”他的后人张放,为侍中中郎将,也“与上卧起,宠爱殊绝,常从为微行出游 ”。张放母为汉帝亲妹,妻子又是汉帝侄女,当他娶亲时,“上为放供张,赐甲第,充以乘舆服饰,号为天子取妇、皇后嫁女,大官、私官並供其第。”张放娶妻,等同于“天子取妇”;甲第私官,犹如当朝汉宫;皇帝赐乘车舆,与“天子之车”无异。《汉书·张汤传》说,“张汤本居杜陵,安世……世辄随陵,凡三徙,复还杜陵。”原来张安世、张放死后,也都相继入葬杜陵。

十二,这才是合理推定


  根据西安的这个墓葬,以葬杜东、杜南为入选基础,以“一车六马”为先决条件,以“北宫、私官”为联系纽带,去审视一下,在众多入围者之中,究竟都有谁,能够同时具备这三项标准的:一,看看战国的夏太后,她具有葬地和“北宫、私官”两项把握,无“天子用车”的依据;二,看看秦二世,他具有葬地和“天子用车”两项把握,而无“北宫、私官”的条件;三,看看汉代的张放,有受赠“天子乘舆”和“私官”的记载,既然是“皇后嫁女”,以“北宫”石磬作为陪嫁,也不过分,加上墓地就在杜东,就满足了所有的条件!

  西安方面,要将这座墓葬,称之为“迄今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这种提法好像也很不妥当,因为多少年前已经有消息传出,说秦始皇陵的西侧,发现了一座规模仅次于秦始皇陵的大型墓葬。秦始皇陵据称是世界第一大墓,在这种情况下,杜陵县的这座墓,要争当“老二”就不大可能了。还有,认为这是继洛阳首次发现“天子驾六”之后,在中国是第二次发现,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洛阳发现的“一车六马”,不止一处;濬县辛村的西周墓里,出土过十二辆“六马”的天子用车;在湖北省九连墩不也出土了“一车六马”

 

                                   十三,要允许争呜

 

    不知人们注意到没有,来自西安的这个最新报道上,出现了“推定”这样两个奇怪的字。所谓“推定”,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推测、假定”的意思。凭着“北宫、私官”的文字资料,凭着“一车六马”的车马制度,凭着有葬“杜东”的史料记载,就能“推定”出墓葬的主人,一定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如果说,它就是考古“定性”论证的话,那么这种论证的方式,未免也太戏剧化了。按理来讲,如果要使那个“推定”成立,就必须确保“推定”过程的每个环节,要有牢固的材料依据,而且不能在其中出现任何一点的偏差!

      

    正因为有“推定”两个字,说明西安方面说的话,还是留有一定余地的。现在看来,在秦始皇祖母陵的整个“推测、假定”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确实充满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进一步的合理解释,那么原来提出的那种“推定”,仍有可能被广大学术界彻底地“推翻”。既然是“推测、假定”性质的,那么除了西安方面可以“推定”之外,其他的任何人,也应该加入到“推定”的行列中来。持不同观点的各方,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大家、小家之分,一句话,应该准许公众参加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