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秦陵、秦俑的是非之争 |
期待一,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十分期待党的学术方针,能够得到全面地贯彻执行。所谓“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除此之外,毛泽东对于学术争论,还有许多堪称经典的论述。毛说过:“关于百家争鸣问题,完全学术性的,在报上争来争去,不会有影响。”“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权威,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毛还说过:“压制学术界的自由讨论。是一种犯罪的行为。”过去,毛泽东等人都大力提倡学术争鸣,难道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尤其在改革开放的盛世年代,连这种最起码的学术研究的自由,都不能给予充分的保证吗?陈先生说;“中央的学术方针,无疑是正确的,决不是当作口号喊喊的。胡乔木同志的几次批示,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仍然期待着中央对秦俑问题的批示,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
期待二,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十分期待有关的行政部门,不要再无故干与秦俑不同观点之间的学术争鸣。2004年6月,《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小峰,写了一篇《秦俑是非:一个人的战争》的采访稿,谈的是秦俑研究过程中不同的学术观点,完全是学术性的,也没有任何出格的语言和越轨的内容。但它却遭到许多部门无理的阻拦。什么“影响大”和“损害权威”等莫须有的罪名,都搬出来了,向《三联》施压的结果是,这一篇本来应该在媒体上“争来争去”的文章,终于以行政手段“斃掉”了。将这一做法,与中央的精神,进行一番认真对照,还不能说这些部门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吗?说他们是“犯罪”,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但要求他们解除对秦俑研究的各种学术“禁錮”,要求他们按中央的学术方针办事,这些部门难道有理由加以抵制吗?如果是这样,那么真正对抗中央的,那就是他们自己了!
期待三,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十分期待秦俑馆能够放下架子,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秦俑不同观点的学术之争。他说,秦俑是举世之宝,它既属于秦俑馆,更属于整个世界,不仅秦俑馆在研究它,还有更多的人在研究它。作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这里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受世人的瞩目。凡是来自秦俑馆的材料,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都有人在不断地收集、整理和研究。而由于专业的不同、角度的不同、材料占有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肯定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如果能够广泛听取意见,收集各种研究成果,其实这都应该是“秦俑学”宝库中的珍贵品。但如果他们只认一家,而排斥百家,以我独尊,自我称霸的话,那么一定是要受到谴责的。一个不能容纳不同观点的学术论坛,是不可能有好名声的,人们期待秦俑馆能改进作风,并真正成为一个最优等的科研基地。
期待四,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十分期待海内外的支持者们,能够克服困难、埋头工作、继续攻关,争取突破。任何科学研究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搞学术、搞争鸣,实际上也是在探索和追求一种新的真理。在这个过程之中,有的人出来阻挡,打击、迫害,但毕竟是少数;有的人感情上接受不了,发出种种怨言,应当给予理解;难免还有更多沉默、观望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千方百计地拿出最好的成果,以理说话,以理服人。任何时候,不让别人说话,正是自己心虚的表现;另一方面,如果能够真诚、主动去征求包括反对者的意见,让别人把话都说出来,这才是做学问、搞研究的真本事、真功夫,也是做一个学者最根本的“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是人所共知的。可以断言:在秦俑“定性”的学术较量中,失道的一方是必败的,而得道的一方最后是必胜的!
文/方 山
期待二,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十分期待有关的行政部门,不要再无故干与秦俑不同观点之间的学术争鸣。2004年6月,《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小峰,写了一篇《秦俑是非:一个人的战争》的采访稿,谈的是秦俑研究过程中不同的学术观点,完全是学术性的,也没有任何出格的语言和越轨的内容。但它却遭到许多部门无理的阻拦。什么“影响大”和“损害权威”等莫须有的罪名,都搬出来了,向《三联》施压的结果是,这一篇本来应该在媒体上“争来争去”的文章,终于以行政手段“斃掉”了。将这一做法,与中央的精神,进行一番认真对照,还不能说这些部门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吗?说他们是“犯罪”,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但要求他们解除对秦俑研究的各种学术“禁錮”,要求他们按中央的学术方针办事,这些部门难道有理由加以抵制吗?如果是这样,那么真正对抗中央的,那就是他们自己了!
期待三,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十分期待秦俑馆能够放下架子,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秦俑不同观点的学术之争。他说,秦俑是举世之宝,它既属于秦俑馆,更属于整个世界,不仅秦俑馆在研究它,还有更多的人在研究它。作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这里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受世人的瞩目。凡是来自秦俑馆的材料,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都有人在不断地收集、整理和研究。而由于专业的不同、角度的不同、材料占有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肯定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如果能够广泛听取意见,收集各种研究成果,其实这都应该是“秦俑学”宝库中的珍贵品。但如果他们只认一家,而排斥百家,以我独尊,自我称霸的话,那么一定是要受到谴责的。一个不能容纳不同观点的学术论坛,是不可能有好名声的,人们期待秦俑馆能改进作风,并真正成为一个最优等的科研基地。
期待四,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十分期待海内外的支持者们,能够克服困难、埋头工作、继续攻关,争取突破。任何科学研究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搞学术、搞争鸣,实际上也是在探索和追求一种新的真理。在这个过程之中,有的人出来阻挡,打击、迫害,但毕竟是少数;有的人感情上接受不了,发出种种怨言,应当给予理解;难免还有更多沉默、观望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千方百计地拿出最好的成果,以理说话,以理服人。任何时候,不让别人说话,正是自己心虚的表现;另一方面,如果能够真诚、主动去征求包括反对者的意见,让别人把话都说出来,这才是做学问、搞研究的真本事、真功夫,也是做一个学者最根本的“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是人所共知的。可以断言:在秦俑“定性”的学术较量中,失道的一方是必败的,而得道的一方最后是必胜的!
文/方 山
后一篇:对秦始皇祖母陵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