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景元和秦俑是非(之一):老人的心愿

(2006-08-09 10:33:00)
分类: 秦陵、秦俑的是非之争
  在陕西省临潼县发现的秦俑坑,一直被认为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是一个世人瞩目的“世界第八奇迹”,在这个光环的护卫之下,秦俑博物馆就成为全国重点的科研基地,秦俑馆的袁仲一先生,自然而然就成了世界一流的考古学家,由于他对秦俑研究有一种特殊的贡献,人们便将他尊称为“秦俑之父”了!可是,有谁能想到,30多年以来,在距离西安千里之遥的古都南京,竟然有一位叫陈景元的白发老人,在完全孤立无援的学术境地之中,一直在进行着一种“逆向”的秦俑研究。他提出的观点是:秦俑坑不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俑坑的建造与秦始皇无关,秦俑坑真正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更重要的是:对过去袁仲一先生等考古学家,提出的很多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的考古论证依据,陈景元先生坚定地认为,那么一些东西,几乎没有一条(包括吕不韦戈在内),是能够完全站得住脚的。   “秦始皇--兵马俑”,在亿万人们的心目之中,这种联系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完全不容置疑的,难怪有人要将它称之为“铁案”!很不幸,在这个看似风平浪静的时刻,骤然间传来陈景元这样一个不协调、甚至是极为刺耳的声音,是许多人所始料不及的。这把“火”被他烧起来了,人们又该怎么办才好呢?一句话:如果不能容忍,当然就要进行“灭火”!于是,陈先生很快成了“众矢之的”,他被斥之为“无事生非”,被诅咒为“学术狂人”,被诬为搞假“学术”,一位顶级的考古权威,指着他的鼻子,大吼一声:我们陕西2300万人,决不会同意你的观点!更有人把学术问题政治化,以上纲上线的方式,把他往一条“绝路”上推。他们一直坚持说:秦俑的“定性”,是中央认可的,是中央下达的结论。陈景元吃下了豹子胆,竟敢去违抗、否定中央的精神?而对抗中央的人,从来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那么,这一位吃了豹子胆的陈景元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为什么要和西安的那些人过不去呢?2005年10月25日的这一天,正是他68岁的生日,本来一家人准备去馆子吃长寿面,被记者挡驾了。在这一次长达5个小时的采访中,面对年轻记者的频频提问,他将积压在心头30多年的话,像汹涌的潮水一般,一下子统统都倾泻出来了。他说:自己对秦俑的“逆向”研究,不是一种心血来潮之举,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他埋头撰写的100多万字的著作中,每个观点、每个论据、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推敲,经得起任何人的检验,绝对没有掺杂任何虚假和不实的材料。他1957年考入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了六年的建筑学,建筑本身的特点是:基础稳固、结构坚实,不然房子就要倒塌。他说:他研究秦俑的基础是很深厚的、思维也是非常严谨的。   对于秦俑的“定性”,陈先生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学术性质的问题,而学术的研究,是不能设置任何研究“禁区”的。学术的问题,不管哪位权威表过态,不管哪位首长题过词,都不能替代、甚至取消考古本身的基础研究和严格的考古论证。不论什么时候,如果有人提出新的观点,任何人是没有理由去进行阻止、打压和摧残的。至于,不同观点之间的是非问题,只有通过平等交流、自由讨论的方式,才能得到最后的解决。陈景元先生一再重申,在1982年前后的那段时间里,胡乔木同志在《文汇报》的内参材料上,见到自己的文章之后,曾经作过几次重要的批示,社科院的梅益同志,也非常关心这件事。这说明,中央对秦俑争论的态度,是积极的、明确的。有人出来阻止这种学术讨论,那么真正违背中央精神的,恰恰就是他们自己。陈先生认为,当年的胡乔木批示,是有据可查的,是谁也抵赖不了的! 文/方 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