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景元
陈景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33
  • 关注人气:8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小峰:三访陈景元

(2006-08-07 09:38:10)
分类: 秦陵、秦俑的是非之争
王小峰:三访陈景元 [align=center][img]http://s4.sinaimg.cn/orignal/49f20db75efaed9ad53d3[/img][/align]   一个人我采访超过三次的不多,加起来达概不超过5个,基 本上还都是娱乐圈的风云人物。但是,有个老人,我采访了他三次,这个人叫陈景元, 一个原来在江苏省国土局工作的老人,如今已退休在家。   采访他,就是因 为一件事,他质疑秦始皇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他研究兵马俑有30多年了,关于他的情况,我以前在博客里写过《一个人的战争 http://lydon.yculblog.com/post.830931.html》。   第一次采访他,是因 为我写的《兵马俑30年》,陈先生看到后,给我写了封信。当时我正想找他找不到,他 就找上门来了。后来我在电话里做了3个小时的采访,但是那篇稿子最终没有发表,因 为国家文物局的人,通过上层路线找到《三联生活周刊》,最后把我这篇报道给灭了。 这时我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如果兵马俑的属主真不是秦始皇的,那些靠兵马俑吃饭的 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将成为一个笑柄,这件事张扬出去,将成为世界性的丑闻。   所以,即便是一篇新闻报道,也都不能见诸报端。从1982年至今,陈景元 先生一共发表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在1984年的《大自然探索》上的,一篇是在《中国科 学探险》杂志《Deep》上面的,两篇文章加在一起,不到14000字。而他这么多年写的 论述兵马俑属主的文字已经超过了100万字。他深深地感受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他 想发表任何的一篇学术论文,是多么难啊?   一个人的观点可以不对,但是 更不对的是你剥夺了人家发表观点的权利。   我第二次见到陈景元先生是在 北京,当时我去他住的宾馆与他匆匆一见,没有聊太多实质问题。第二次采访他是去年 7月,我去苏州出差,绕道去了南京,采访了他,那次采访,主要集中在他的论据上, 就是他如何能驳倒属主秦始皇的问题,我们聊了3个多小时。但是,回来后,这个选题 又被毙掉了。   我的倔劲上来了,我就不信,这篇报道真的就不能写出来? 我就是贴在墙上,也要把这篇报道公之于众。于是,借出差开会的机会,我又去了趟南 京,第三次采访陈景元。陈先生说,几家电视台现都来采访他了。但我相信,电视台不 会把最敏感的问题提出来,更不会播出来。   我这次又采访了3个小时,这 次让这位老人讲故事,讲他当初如何质疑兵马俑的属主问题,以蚍蜉撼树的精神奔走呼 号的过程。陈景元先生上大学学的是建筑学,按理说考古方面的事情与他无关,但是他 对考古很感兴趣,尤其是西安一带的考古,所以,出于兴趣,他开始研究兵马俑,这一 研究不要紧,他就把事情搞大了。   考古界、社会科学界对他全面封杀,但 是,支持他的人也很多,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于光远先生对陈景元说:“学术争论不是 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更不是民主集中制的问题。”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陈景元,让他 有动力把这项研究坚持下去。这次采访,当陈先生重复于光远的这句话时,不禁流下了 热泪,半晌说不出话来。他说,要不是这句话,他早就放弃了。   他说,他 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这60万字的书稿公诸于世。采访这样的人,比他妈的采访明 星有意思多了。 来源:按摩乳 http://lydon.yculblog.com/post.1157514.html 文/《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小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