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人能懂李商隐

(2006-09-17 21:07:33)
分类: 散文化生活
谁人能懂李商隐

  在最新的一期《小说林》上,无意间“见”到了两个熟人,一个是现实中的,是十多年前我还在上中学时,曾发过我稿子的编辑赵旭忠老师,另一个“熟人”则是唐代的大诗人李商隐了。之所以将这两个人联系起来,是因为赵老师在这期《小说林》上写了一篇关于李商隐的文章:《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的政治情结》。读罢此文,让我颇生几分感慨。
  还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也就是说,还在怯怯地给赵老师投稿的时候,就已经很喜欢李商隐了,虽然当时并不懂,只是觉得他的句子很美。当然,现在我也不敢说能读懂李商隐。但读李商隐的诗,就像隔帘看美女一样,愈是看不真切,便愈是多了些想象的美丽。记得曾在一部电影中,听到一个歌女唱李商隐的那首《相见时难别亦难》,当时便觉得一股缠绵悱恻之意,在胸中久久不得排遣,也许,那就是所谓“绕梁三日”的感觉吧?当时只认为李商隐写的不过是爱情诗,而他的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是让我在歌颂老师的作文中百用不厌。直到长大以后才慢慢了解,李商隐写这些诗,也许是“伤心人别有怀抱”。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而赵老师无疑是用自己沧桑阅尽、老辣独到的文笔,为李商隐的一生作了一篇深刻的笺注,或者说是一次命运解码。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李商隐其诗文的无比喜爱,也可以听到他对李商隐遭遇的一声叹息。李商隐是个诗人,“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而李商隐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卷进仕途政治的漩涡,这注定了他的一生是个悲剧,也注定了他对政治的每一寸相思,都将一寸寸地化为灰烬。
  不知李商隐其人其事,读他的诗可能只是觉得美丽婉约,而了解了李商隐的平生遭际,再读其诗,只觉得字字锥心,句句断肠,篇篇泣血。《红楼梦》中,贾雨村见了“智通寺”的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便觉得“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那么,再读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我们便可推想,李商隐的“筋斗”翻得也不小。
  江湖夜雨十年灯,少年子弟江湖老。有多少当年的翩翩浊世佳公子,或投机专营,或没落失意,在岁月的无情磨砺下,或变得粗糙,或变得圆滑,失却了年少时的神采飞扬和本真心性?有时候也忍不住埋怨李商隐:一个诗人,何苦非要去趟政治的这趟浑水?却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苦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李商隐这一生,注定只能“无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