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刚印象

(2006-07-07 14:55:09)
分类: 车坛观察

王刚印象(《中国汽车报》5月15日)

梓萱

47日,天津。

人们经常被一些事情误导,在王刚这,就是他曾在一汽丰田汽车工作的经历。在天津一汽的三楼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王刚。我们都有着这样的判断:仍然在同一个厂区里上班,但从一汽丰田调任到天津一汽将给他带来转变。但王刚不这样认为,他根本不把自己与天津一汽的融合当作问题,他告诉我们:“从谈判到任职,我在丰田项目工作仅有5年,而我在集团工作的时间却是15年。”

坐在我们面前的王刚并不是程序式地、被动地作为接受我们的采访,而是快速地与我们一道,进入了天津一汽夏利的发展历程,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他不中规中矩,他热情洋溢。他不似是而非,他旗帜鲜明。

“夏利就是自主品牌,没有疑问。”

“在合资企业,领导人更多是注重发展、方向、质量、速度,而在国企,我们还多了一种责任感。”

“公司大楼上的‘抗争’两个字是竺总给我们提出的,这本身就是我们做自主品牌的一种态度。”

“做强自主品牌的信心,20年积累出的优秀团队,优良股权带来的投资回报,逐步完善的产品资源,健全、高效以数字为基础的营销体系,国有企业的自身优势,20万辆规模的平台,这是天津一汽夏利做自主品牌的七大优势。”

有人说,前任许宪平成功完成了天津一汽的蜕变,摆在王刚面前的,是如何实现天津一汽“化蝶”的工程,王刚任重而道远。“天津一汽还有很艰难的一程。”王刚认为。经济学者把“可复制性、数字意识、职业能力”看作是中国企业管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三个必要条件。作为管理者,他已经看清楚天津一汽在这三个环节的所长和所短。来到天津一汽,这位39岁的少帅没有焦急的渴望“细节管理”,因为他知道细节管理的基础是职业能力,他也没有过多的阐述他将如何施政,但他的团队已经开始了一些润物无声的改变。他不强调企业文化的特征,因为在他的思维里,企业文化并非工作目标,而仅仅是一种手段,凡是能够有效配合战略目标实现的就是适合企业的文化。他要实现的,也许不仅仅是十一五规划中的数字目标,他看的要再远一点: “未来的天津一汽夏利,终将成为中国的小车大师。”王刚一字一顿地说出了他的战略构想。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对话中,他时而向前探身盯住你听,时而低下头做记录,他向销售公司宋明君和苏连元确认他刚刚说出的数字,他会因一个问题而和我们认真地争论,他因天津一汽采购体系的不完善而锁住眉头,他因夏利汽车拥有了20万辆的规模平台而笑,他严肃地向我们解释公司大楼上的“抗争”两个字内涵是一种企业精神,他毫不掩饰地表现着他对新车威治市场表现略带一点自负的自信心,这是一个率性的王刚,这是一个真实的王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