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爷的“座右铭”(一)
五爷爷去世多年了,可他的影响还一直在延续,我深入了解五爷爷的一生,还是在知青下乡期间。
五爷爷曾是当时我们县的骄傲,一是因为宅门大,家族声望大做人的人品又好;二是当时他是县里唯一一个清华大学的学子,曾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把进步思想在他的家族中传播;三是清华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做了当时的县水利局局长,在此期间他造福一方铺路造桥,大兴农田水利(至今县有的石桥的桥头还刻着他的名字);四是他待人亲和,没有宅门少爷的不良习气,他的好在当地很多人中传颂(县志对他也有记载),大家给他一个绰号“大局长”。记得我下乡后,无论走到哪儿人们只要听说是“大局长”的孙女就备受款待,老人们则纷纷介绍大局长时的好。
但是我下乡时,五爷爷已经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是一个清爽干净的老人,浑身充满了儒雅之气,平日里少言寡语,他脸上总是堆满了善意的微笑。逐渐地在和他接触中发现他的知识储备极其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医学还颇有研究。老年的他还时常为乡亲们诊病开药,银针疗病。在他的房间里书是主角,虽是农村,但是满架的书一尘不染,老年后柜里的医书是他的最爱,他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小院里,葡萄架下小桌旁,一位老人静静地与书为伍。
由于人们对他的崇敬和赞美,我对他更多了静静的观查,清瘦干净的老人每天清晨都缓缓地散步于田间,树林,小河边,他时常是静静地默默地走着,见了熟人客气地点点头,我总感觉他的气质更像是一位大学教授,而他从无抱怨之词,永远是满面地平和。
由于是嫡亲,在乡亲们的口碑中又公认我继承了家族的聪明和仁和,老人对我每每倍加关注和疼爱。我喜欢和他静静地对面而坐,听他用缓缓的语气轻轻的聊天,我总想听他聊点他的过去,总想证实人们的传说,但是每当遇到这个话题老人总是绕道而行,从不谈论自己的过去半句。面对我的不惑,老人只是淡淡的笑容。
也许是老人经历了太多太多,也许是老人看透了尘世,我总认为老人过于沉闷神秘,高深莫测。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