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梦想:虚拟的城市,真实的温情
文:布衣布舍
图片摘自网络
我一直觉得,网络是一座虚拟的城市,除没有实体外,它几乎具备一座城市所有要素:有社区、有居民、有商店、有银行,还有博客——许多人称那是自己的家。而网民的行为也与现实中差不多,有谈情的、有交友的、有网婚的、有生子养宠物的,还有网管,那是网络警察。
2006年前,我只是这座城市的观察员,还不是居民。网络对于我,只是浏览新闻,收发邮件,其它功能则用得很少。2006年,为给北青报投稿,我在北青网青年论坛注册了一个名字:布衣布舍。后来,又在新浪开了这个博客。于是,我真正成了网络这座虚拟城市的居民,布衣布舍也成了我的另一个名字,另一个有趣的变身。
布衣布舍这个隐秘身份,现实中的朋友和同事大多不知道。偶尔,有编辑或一起写文的网友打来电话,说是布衣吗?我说,我是布衣,听得同办公室的同事一愣一愣的,就差没用手摸摸我额头,看这家伙是不是高烧烧得糊涂了。还有一次,一个朋友拿份北青报对我说,你看看这篇文章,写的是你们老家那边的事,我一看,差点没将口里的茶喷出来,那正是我用布衣布舍这个名字发的文章。
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两边的人是真实的。许多人总认为网络充满欺骗与伪善,确实,将网络作为行骗手段的大有人在,而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这也使得网络行骗更隐蔽,不容易被发现。
但我感受更多的,是网络温暖的一面。最初的许多投稿论坛地址、编辑邮箱都是网友、博友告诉我的。有的干脆直接在我文下留言,说你这篇文符合某报的风格,建议你投那里。有几次发了文章,我还不知道,是网友发来短信,或在博客、论坛发送消息,告诉我说你发文了,文章被转载了。有的外地网友,还帮我寄来了样报。
这次参加新浪比赛,网友、博友也给了我很大支持。包括将重点参赛时间定在元旦放假那一周,都是网友的建议,因为平时我要工作,没有大量时间去拉评论,而那周只需工作三天,我可以有四个假日全力冲刺。评论的多少,是这次比赛重要的参考之一。各位博友给了我极热情的支持,有的每天来支持我,给我发评论;有的每次都将我的文都评一遍;还有的帮我出主意......。布衣真的非常感动,非常领情。
比赛最后结果需要评委决定,但无论结果如何,布衣都已非常满足,因为我从网友那里,收获了那么多温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