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梦想:保持一颗柔软的心
文:布衣布舍
图片转载自网络
上个月在医院陪爱人,一位女医生走进来,检视了一下住院病人的病情,然后与病人聊了会儿。她道歉说,来晚了,刚刚抢救了一个病人。有病人问,病人脱离危险了?女医生说,过去了。顿了一会儿,便与大家又有说有笑聊起天来。
一个生命去了,大家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病人们是有些震惊,有些遗憾,但毕竟不相识,沉默也只是短短的一瞬。女医生接触病人多,接触死亡自然也多,虽然能感觉出她语气中的无奈,但她能够很快适应过来,并有说有笑,说明她已经习惯死亡,或者说,心已经坚硬了。
其实,自己的心也在逐渐坚硬。从什么开始的呢?从给那个乞讨的人钱,办完事回来,却发现他在饭店中吃饭开始?还是刚工作那年办公时,忘拿了一盘录像带,被一位老同志在总结时揪住不放,看小李那么仔细,还会有错,我这一年都没犯错。是呀,她快退休了,一年没有安排工作,犯了错倒会让人觉得奇怪。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反正发现自己的心在逐渐变硬,这也许是一层自我保护的硬壳,也许,是生活磨砺出的老茧。有了这层硬壳后,我开始昂首走过乞讨的乞丐,在地铁里,乞讨的孩子抱住腿,也能忍下心来,不给他们钱。
其实,我发现,不只是自己,心变硬的人不少。在给贫困母亲捐款时,一位同事一边捐款,一边开着玩笑,费那个事干啥,直接给我母亲寄去不就行了。而前段时间还搜到一篇文章,题目似乎就叫昂首走过乞丐。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些乞丐是有些不地道的人,其中不乏乞讨专业户,不乏身强力壮好逸恶劳的,两个孩子抱着你的腿,不给钱便不撒手,也确实很让人讨厌。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他们中的多数人,确实生活很艰难,地铁通道旁乞讨的,也确实大多是老弱病残,不是吗?
医生硬起心面对死亡,这是医生职业素质的一部分,总不能因一个病人离去,影响一天的工作,影响救治别的病人吧。我不知道别人的感觉,至少我觉得自己心肠硬下来,是没有道理的。这个社会、这个城市确实给予了我很多温情,很多关爱,我一直很感恩,而感恩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回报,这回报,当然不仅仅是按章交税,关心照顾好身边的几个亲人。
走过乞讨人群,选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送出一点零钱,不会影响生活;单位组织为灾区捐款,捐出些钱物,也是力所能及;同事遇到困难,帮助争取些补助,或者送上几句温暖的话,这些都是能够做到的。
2008年,在城市坚硬的水泥森林里,我希望自己保持一颗柔软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