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一则旧笔记
(2012-03-29 17:27:25)
标签:
红楼梦笔记版本陈林节气文化 |
分类: 读书 |
《红楼梦》的版本之谜及民间红学家陈林
《红楼梦》最主要的版本系列有两个,一个叫“脂砚斋评本”,这个本子是民国初年发现的一个手抄本,被胡适大加肯定,认为是最接近原著的一个本子,被称为“脂砚斋评本”,是因为抄本中有一个号“脂砚斋”的人有很多评语,包括肯定曹雪芹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等等,后来又发现了一系列有“脂评”的抄本——大多不完整。这个版本系列被称为“脂评”系列,“脂砚斋”被官方红学界说成了协助曹雪芹完成《红楼梦》的重要人物,也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重要见证人。“脂评”系列稿本是官方红学界“钦”定的版本,他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大都基于这个稿本;
《红楼梦》另一个重要的版本系列叫“程甲本”,这是亁隆辛亥(1791)年由程伟元、高鄂整理,用木活字印刷的一个版本。
中国“官方”的红楼梦研究机构叫“红楼梦研究会”,简称“红研会”,其泰斗为冯其庸老先生。冯等坚持认为“脂评本”早于“程甲本”,而以欧阳健为代表的另一批人认为“程甲本”才是最早的本子,“脂评本”都是后来人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所做的“伪书”。而冯等通过多年的研究,都很可能已经得出了“脂评”为伪书的结论,但由于自己的学术成果都建立在“脂评本”上,所以不顾学术道德,坚决捍卫“脂评系列”的地位。
这就说到了陈林。
从网上资料看,陈林是一个广东学者,学中文出身,有硕士学位,考上了博研,不知什么原因不念了,所以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很可能是报刊的编辑。被称为“民间红学家”,是无法进入冯其庸等泰斗视野的。2005年,陈林认为自己以独特方式,严谨的治学态度,解决了“红学”中悬而未决的“三大死结”——脂砚为谁?芹系何子?续书作者。
陈林的基本方法是历法计算和八卦命理。
陈林首先从文本本身认定120回《红楼梦》是一个全本,后40回并非大家“常识”中的高鄂续书或他人续书,而是出自原作者一人之手,然后找到了后40回中三个明显的破绽:《红楼梦》里最显赫的人物元春,即元妃,死错了时间,死错了年龄,而且书中明确交代的元妃的生辰八字与书中通过下人之口说出来的元妃的命相大大不同,而推测,这些破绽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线索,通过这些线索,就可以复原出元妃的真实生辰和死亡日期——这样,他果然推算出了元妃的真实生日,而且断言元妃的原型就是曹寅的女儿曹佳,再假定《红楼梦》的自传性质,于是推论出《红楼梦》的真实作者是曹佳的弟弟曹頫(念“俯”),而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红楼梦》由曹頫写成,曹雪芹参与了整理、抄写、编目等大量的工作……他还根据计算出的元妃死日——公元1723年2月4日,倒推出了一个《红楼梦》年表……
这一研究结果对主流红学界的颠覆意义自不待言,主流红学家都不理他。这个年轻人(应该是中年人了,在学术领域,不满60岁,都是年轻人)生气了,以一种近乎血战的姿态开始向冯其庸、刘梦溪等红学“泰斗”、“大师”叫板,仍然没人理他……2008年,陈林抛出更重磅的炸弹,所谓“脂评系列”的版本,都是一个叫陶洙的旧文人一手造假造出来的。胡适是第一个为了“证明”自己的学术观点,率先使用伪证的人,后来的冯其庸等人,都在通过研究,明知“脂评”是假的前提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商业利益(新发现善本、孤本,由冯等鉴定,拍买,进大型图书馆,再出影印本赚读者的钱),一直在说假话!
有人理他了,仍然是微弱的声音。
另外还有一个常识。干支纪年中,每一年不是从春节开始计算,而是从“立春”开始计算的。另外,我以前就一直不解,为什么“节气”与阴历不吻合,原来,在中国古代,一直是阴阳历混用,“节气”其实是“太阳历”,“阴历”是“月亮历”,这下就清楚了。“节气”,每个阳历月共两个,前一个叫“节”,后一个叫“气”。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生产与太阳的关系太密切了,所以“节气”与农事关系最为密切。
中国古人真是很聪明的。
看来,我很有必要再仔细读一读《红楼梦》,特别是后四十回。
200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