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与小说的断想-03
——临帖与读书
学习书法必须临帖,就像一个写作者必须读书。
书法家有“读帖”一说,我习书功力尚浅,不知道“读帖”的深意。是手持一本碑帖,把玩指划心领神会吗?也许吧!在我看来,临帖须纸笔在手,笔墨不落到纸上,很难有什么体会,神会更无从谈起。我说“体会”,指的是身体和肌肉的反应,“神会”稍微抽象一点:临古人碑帖,时光久远,若一微尘遨游于星空,要寻求到两颗心灵的交汇,难一些。临今人之帖,如一叶扁舟逐水飘流,两船相交,隔舷挥手,花落水漾,不难神会。
“临帖”似乎与写小说的人读小说类似。写小说的人最初读小说,也是当做闲书来读的。当一个读小说的人走上了写小说的道路,读小说便成了一种必修的“功课”,便成了小说家必然采用的方法。犹如书者临帖是为了把字写好,小说家读小说,也是为了寻找到新的结构、新的叙事手段。小说家读小说,故事往往被推到了方法的后面,这就像书家临帖,往往拘泥于一字一形,一块碑、一幅帖,整体的布局、结构也同样往往被推到了一字一形、一笔一划的背后。如小说家以读小说为方法写小说,书家以临帖为方法写书法,书法整体的审美被肢解为用笔和结体,充盈于小说中的博大思想、深切体验、丰沛激情被消解为结构和细节。如此,书家便成书匠,作家便成写手而已。
故书家有“意临”一说,那是大境界,不学爬便学跑,肯定摔跟斗。无“形临”而直指“意临”,无异于公鸡欲乘青云至九天揽月。
如是两难,书家不能不以临帖为方法,小说家不能不以读小说为功课,但是,书家又不能拘于一笔一划,免成书匠,小说家也不能宥于大师方法,以成画虎。
故书法与小说,均有“出入”之说,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尚未入门,就说豁然贯通,妄语而已。事实上,我们身边有很多曾背负盛名之人,字越写越不成样子,文章也越写越不成样子,在我看来,习书的,一定很长时间没有临帖了;为文的,也一定很长时间没有读书了。
同样的道理,那些言及书法,动则一笔一画都要说个颜柳欧诸,大抵是遍临天下名帖而笔不能自书者;论及小说,言必称传统现代,很可能是遍读古今中外而莫能自作文章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