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77年的镇雄一中之羊角锤

(2007-02-27 00:00:38)
分类: 生活留言板

1977年的镇雄一中

 

羊角锤

 

羊角锤在镇雄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物品。镇雄盛产优质煤,这种煤“化灰”,而且烧起来没有呛人的硫磺气息,镇雄人叫“大炭”,得用羊角锤敲碎了搁到炉子里去烧。

因为拥有如此优质的煤,镇雄的炉子也就做得奇怪而简洁,用优质黄泥做成一个口大底小的容器,在底部开四个方口,不用炉条,炭烧成灰之后,用火钩从炉子底部的方口里掏掏整整,炭灰就干净了,刚敲碎的大炭垒到炉口,一会儿工夫就呼呼地往上窜蓝火苗,这时候就得用细煤末加黄泥捣成的“稀炭”将焰口敷住,热力从炉子的四周散发出来,屋子里充满了身体和物品被烘热后散发出的,类似于红豆酸菜汤那样的气息。

羊角锤不仅家家必备,而且每个教室必备——镇雄的冬天,教室里是要升火的,否则墨水会被冻住。因为随手可得,羊角锤在生活中的用途便不仅限于敲打煤炭或者钉子,有时候用来打人也很方便。

我就亲眼见过老校工用羊角锤砸某些个不听招呼,强行冲击开水房的高年级学生的背。现在说起来,那似乎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但镇雄山区苦寒,镇雄人也坚忍,老校工手中的羊角锤砸到那些十七、八岁的“大”学生脊背上,学生也只是“哦哦”怪叫着,一串“我儿子”地骂着,匆匆逃开而已。

现在想,用羊角锤砸人也许是镇雄人特有的爱好,他们总是可以利用最熟悉的工具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父亲告诉过我,文革中,学生分成了红黑两类,红类发明了一个与羊角锤有关的游戏,他们让黑类学生在前面跑,红类学生举着羊角锤在后面追,追上了,迎着逃亡的黑类脊背就是一锤。

 

发表于《滇池》2007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