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诗的人有望达于天人之境

(2006-12-30 01:40:09)
分类: 生活留言板

爱诗的人有望达于天人之境

 

接老虎哥哥的电话:“老虎文化工作室”与《都市时报》的读书会,今夜在云师大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

晚饭时,对我儿遥遥说:“西南联大举行诗歌朗诵会,特邀你爸我出席。”

我儿遥遥说:“你就吹嘛!”

又见于坚、平阳、韩旭、哥布、泽刚、杰龙、陈惠、于地、应时等朋友,心有戚戚焉。

我想说,朗诵会持续的时间,超过了老虎师兄的预料,我没说。我想说的是:

在古腊哲学家那里,诗人和哲学家是王。中国古圣先贤,以为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圣。内圣外王,很好,当然也是不可能的。在先贤古圣看来,诗是通向内圣外王的重要通道,诗是通于天人合一之境的必由之路。孔子说,诗言志。关关鴡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如空气如水,滋润于我们的生命与文字之中。在今天这个温暖的夜晚,在一个以老虎为名集合起来的文学沙龙中,我愈发相信,爱诗的人,或许当下是苦痛的,或许终生是苦痛的,这种苦痛即是幸福,爱诗的人终究是幸福的。我猜测着:通过文字,我们或许可以最终抵达古圣先贤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天人之境。

事实上,诗歌与小说之间的神秘关系,小说家格非早已发现。一个浅显的例子是:格非注意到了李商隐诗《锦瑟》,早在近千年前便说出了博尔赫斯小说的意境。格非用博尔赫斯的方式——就像六十年前,冯友兰先生徜佯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园内,用西洋逻辑学的方法,为往圣继绝学,而建立“新理学”的完整框架那样。对格非来说,不是体系,只是一种叙述的企图,格非以小说的言说方式,注解了李商隐这首被称之为千古之谜的七言律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回家后,翻出格非小说来看,重读了《凉州词》。格非在这篇小说里写的,无非也就是一个诗歌朗诵会而已。

创作了《凉州词》的王之涣以两首诗传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