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得奖:启发与期待

标签:
王澍普列茨克奖中国建筑 |
分类: 专业是老本 |
昨夜听闻网上疯传“小道消息”——王澍荣获2012年普列茨克建筑奖,好奇、兴奋地难以入睡。今早终于看到官方宣布,真是由衷感到欢欣!现应《南都》邀请,匆匆写几点感想:
http://graphics8.nytimes.com/images/2012/02/28/arts/JP-DESIGN-1/JP-DESIGN-1-articleLarge.jpg
启发
我想特别强调该事件对无数中国青年建筑师和建筑学生们(包括我自己)的积极影响:
1)更爱建筑学专业:建筑学是一门值得为之付出一生努力,并一生为之感到陶醉、自豪的高尚专业。优秀的建筑师是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资本和权力的奴仆。我相信王澍的成功,一定会激励很多青年建筑师和建筑学生们,更爱自己的专业,更坚定自己在建筑创作上的信念和追求。
2)更理解建筑的品质:高质量的建筑作品,永远不可能出自对肤浅时尚的追逐,而是源于建筑师的深厚文化涵养,对人们生存状况的敏锐感悟,以及长期艰苦、耐心的语言锤炼。
3)更珍视自己的资源:雄厚资本和高科技并不是促成一个健康的建筑文化的必要条件——西班牙、葡萄牙、印度以及拉美国家的生机勃勃的建筑文化早已向我们展示这一点。如今,王澍以更切近的方式,再次提醒我们:不管当下中国的建筑生产在物质条件上有多少限制,中国各地丰厚的建筑传统,多样的社会状况,以及中国社会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动态能量,等等,这些因素一同构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中国建筑师,只要自信,只要珍视和努力吸取这些资源,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发展出自己的丰富、独特的现代建筑文化。
期待
普列茨克建筑奖给我的印象,总有点 “终身成就奖”的意味,因为它通常颁给那些事业已经到达辉煌顶峰的“大师”。而这次评委会决定颁奖给王澍——一个事业尚在发展过程中,相对来说还十分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十分鼓舞人心。评委会对王澍作品的肯定自不必多说,其力图借此推动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殷切之情,也是非常明显和感人的。我就想借这点,表达我个人对王澍的期待:
1)保持警醒,再接再厉,让自己的作品不断突破新境界。千万别被巨大的荣誉,和接踵而至的更多、更大的项目压倒,扭转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向商业化——就我观察,一些建筑师在得奖后,很快走向堕落——前车之鉴,当以为戒。
2)保持宏大关怀,热心推动中国建筑文化的整体发展。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个人的文学成就得到肯定,也标志着拉美现代文学群体的崛起。我真心期待王澍,能够借该奖的巨大影响力,热心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的多方面发展,除了建筑设计,还包括建筑文化普及、建筑教育、建筑遗产保护、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