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涛TaoZhu
朱涛TaoZhu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08
  • 关注人气:2,6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剖面城市!

(2007-06-16 04:22:03)
分类: 专业是老本
香港:剖面城市!
 
有很多版本的香港。
 

对我这个忠实的港产片影迷来说:周润发的大背头、黑墨镜、白围脖、大踏步——最重要的是要慢动作——迈进赌场的大哥大的香港,杜琪峰的在大街上挥刀追杀、把人剁成肉酱喂狗吃的三合会的香港,王家卫的迷迷登登、痴男怨女的香港,叶子楣叶玉卿的波霸总动员的香港,还有最近的“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再三年,十年都離緊頭,老細!”的无间道的香港……咁多咁好睇香港!

 

另:对我,一个曾在深圳混过几年,在“外面”转了一圈,直到咱特别行政区都回归了十周年的今天才意识到学广东话的迫切性的“捞头”,语言的香港真是个七荤八素的大拼盘。看看下面一位香港兄弟的总结——同一个意思,会有完全不同的说法: 

  • 書面語﹕你的表現那麼好﹐老闆會賞識你的。
  • 一般香港廣東話﹕你表現咁好﹐老闆會appreciate你嘅。
  • 商業奇才﹕Good job!你performance咁outstanding﹐老闆會appreciate你嘅。下個quarter個project實係俾你hold架啦。Year end份bonus實冇走雞啦﹐你expect 3-month定4-month呀﹖
  • 假洋鬼子﹕Hey, give me five! What a good job, man! Let's celebrate賀賀佢呢。 

香港:剖面城市!

 

扯远了,还是回到专业上谈香港。

 

对外来观光客(我曾经就是)来说,香港是个“立面城市”:无论是妩媚动人的维多利亚港的摩天楼群天际线,还是眼花缭乱的九龙街道商业招牌,甚至包括那些灭绝人性(咁係“无间道”!)的超高层集合住宅大墙面,都在向外人极力展示着这个城市的外表面——立面。

 

香港:剖面城市!

 

香港:剖面城市!

  

香港:剖面城市!

 

而直到最近我才开始意识到——这对香港本地居民(我即将成为其中一员)来说应该是至关重要的:香港在空间的本质上是一个,也许是世界上唯一的,“剖面城市”。

 

这当然不简单地泛指她(尤其是本岛部分)是个山地城市,其建筑依山而建。而更具体地说,在香港(本岛)的建筑,其靠近地面(到底哪个层算是地面层?!)的几层楼大多向城市开放,这样公众既能在几个层次的标高上穿越建筑到达其它处,也能利用建筑内部的楼梯、扶梯和电梯进行上下不同层次标高的转换。这不是孤立的几栋地标建筑的做法,而是蔓延在整个城市范围的空间原则。换句话说,香港(本岛)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就如同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当建筑上部主体还保留着各自的独立性时,其根部则彻底地纠缠、交织甚至融解在城市空间网络中了。更进一步,香港的城市空间网络完全不是平坦、均质的“地面层”街道网格——如曼哈顿街道网那样,而是顺着罕见的陡坡铺展开,斜向、垂直和水平向密集交织起来,充满了一波三折的,名副其实的“三维城市空间”。

 

香港:剖面城市!

 

香港:剖面城市!

 

与香港这种建筑-城市空间特质相比,重庆、旧金山、圣保罗、阿尔及尔等等这些著名的山地城市,不过是一些在山地上修建的平地城市而已。

 

记得很清楚,去年底我在维多利亚港码头下船,打的去往半山的香港大学纽鲁斯楼(Knowles Building)。的士沿着曲里拐弯的街道向上猛爬坡,突然,不经任何过渡,就直接开进了一个楼的底部坡道里,没有门卫,没有栅栏。的士继续在楼内坡道里向上旋转了好几圈,一拐弯,停在了一个门厅入口:已经是纽鲁斯楼的门厅了——一个架在空中几层和大学校园中一个平台标高持平的门厅。这种从城市街道空间,不经任何障碍甚至没有过渡地向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平滑转换的体验,让我感到很稀罕!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最近在网上看到某人打听从山脚下、水边的公寓Manhattan Heights怎样才能步行到半山腰的港大校园。因为平面距离虽然很近,但因山坡陡度极大,沿街道走要东拐西拐老半天。下面是网上某行家的指示:

 

"walk over to the Westwood Shopping Mall, go up a couple of levels by escalator to the same floor that Pacific Coffee is on, and exit out by Pacific Coffee. There is a series of escalators there that will take you up the hill and bring you to Pokfulam Road and HKU”

 

看看在这平面上不过两公里的距离内,要从水边公寓步行到半山港大校园需要穿越多少不同“性质”的空间:走出公寓,沿街道走到一个购物中心,进去,乘自动扶梯到有某个咖啡馆的楼层,从该咖啡馆穿过,出购物中心,再乘一系列自动扶梯到达某街道,最后走到港大校园——其间在城市-建筑之间的空间穿越如此平滑——丫显然深谙香港“剖面城市”之道!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香港政府要修一道嵌入山体,随着山坡坡度变化一波三折、世界上最长的自动扶梯了:为的是让上下通勤的港人——包括《重庆森林》的王菲,也包括不远将来的我——每天都能有数次机会,从那个最佳角度,仔细地读解这个城市的剖面,尽情地欣赏这个仅属于香港居民的、世上独一无二的:剖面城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