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涛TaoZhu
朱涛TaoZhu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08
  • 关注人气:2,6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二) (2005)

(2006-07-04 03:50:55)
分类: 专业是老本
2005年5月底  通山乡
 
终于熬到第二个假期,建筑师再次从西半球赶到通山乡工地。建筑主体已经完工,只剩细部有待收拾。一些设计变更闪耀着民间智慧,确实令建筑师受益非浅;另一些则使建筑师顿足捶胸。建筑师当场列出一长串修改通知单,企图“重整”秩序、背水一战。
 
2005年6月底  通山乡
 
施工仍处在收尾阶段。再一次,除了建筑师外,其他所有人都急不可耐地要在“开工”典礼一周年之际举行“竣工”典礼,并象征性地启用希望小学几天,然后放暑假,让施工队继续收拾。(图17、18)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图17、18
 
竣工典礼比开工典礼更加隆重喜庆(图19)。领导依次讲话、剪彩,小朋友们表演节目,中心校食堂将捐资方送的两头猪宰杀,让全校师生饱餐一顿,然后希望小学的师生们涌进崭新的、尚未完工的教室上了他们第一堂课。(图20)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图19、20
 
经过一年的起伏跌宕,希望小学的“建成”本身给建筑师上了一堂最生动的中国建筑实践课。与一年前的理想化方案相比:

建筑布局:实施建筑对原方案进行了大型截肢手术,将建筑面积从原设计的1,800平方米缩减到1,350平方米。其中最痛的是砍掉了东北端和地形巧妙结合的阶梯教室和两个多功能教室,以及西北端楼梯间上空屋面。
 
交往空间:竣工典礼后,孩子们欢快地在走廊中奔跑、在台阶上跳跃。(图21、22)他们完全依靠本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为他们设计的各种交往、游戏空间。尽管很多设计想法和工艺质量在实施中大打折扣,但是建筑的最终使用者——老师和学生的由衷欣赏最让人欣慰。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图21、22
  
可持续性:几项可持续性设计得以很好地实施,并被证明相当有效:教室内,走廊里充满自然光,人们可明显感受到徐徐凉风吹过。(图23-2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图23-25          
 
建造体系:原设计中的体系关系基本得以保留。某些施工工艺让人满意,如大面积砖墙砌筑质量很高,这得益于捐资方专门从附近城市德阳请来一名老技工驻现场指导;某些细部的构造和材料运用呈折衷、拼贴状态,实际上有所背离原设计所追求的整体性,当然也产生出另一种有趣的效果。这主要来源于工匠的现场智慧:他们善于用最简便的方式解决局部问题,而不受整体系统的控制。比如,上层走廊的屋面原设计为钢柱支撑轻钢桁架、上铺波纹钢板以形成直纹曲面坡屋面。但在实施中为降低造价改为钢柱支撑木屋架、上铺石棉瓦(图26-29)。但当该屋面在校园入口楼梯间上空因跨度过大而无法由木屋架支撑时,便又局部恢复了轻钢桁架结构。最终该处屋面呈现出一个奇特的混合性结构、构造体系:其下部支撑结构一边钢柱和钢桁架、另一边是钢柱、木屋架和砖墙;一半屋盖用的是木檩条,另一半是小型钢桁架;一半屋面为直坡,面上铺小青瓦,另一半为直纹曲面,面上铺石棉瓦……(图30、31)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图26-29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图30、31        
 
“华存希望小学”规模虽小,却包容着外人想象不出的复杂性和多层次的内涵。其社会意义自不必多言,它的建造凝聚了多方智慧和情感:从外地的建筑师、捐资方到当地工匠。它混合了三种结构体系:砖混、钢和木结构,几乎用尽了所有当地常用的建筑材料:页岩砖、小青瓦、石棉瓦、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木材、钢材、河砂、鹅卵石、涂料等等。(图32、33)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朱涛:“华存希望小学”小传 <wbr>(二) <wbr>(2005)
图32、33 
 
建筑师对希望小学的设计追求是不仅仅为通山乡提供一个能上课的场所,还要通过设计赋予新学校以一种向上的精神和一种于简朴中呈现高洁的品质。这个目标实现与否,只能交给他人评说。而每当在建筑中流连时,建筑师的感受是复杂的:时而为建筑设计的纯粹性在实际条件下受损而惋惜,时而为建筑理念与各种现实因素相遇、混合杂糅后所产生的丰富、“真实”的质感而赞叹!
 
 
项目名称:“华存希望小学”
项目地点: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通山乡
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
建筑造价(含室外工程、室内装修和家具设备):90万元人民币
设计时间:2004年5-8月
建造时间:2004年11月——2005年7月
捐资方:上海青山华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师:朱涛、李抒青
设计小组成员:邓敬、徐昀超
实习学生:杨磊、王瑞萍、王溯、黄煜宇
驻现场工程师:陈磊

2005年10月1日于纽约

(本文发表于《设计新潮》杂志,上海,2005年12月25日,第12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