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Kanyon

(2013-03-19 16:48:59)
标签:

辛普森

中澳沙漠穿越

红中心路

帝王谷kingskanyon

redcenterway

分类: 异国风光 External Sight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此次穿越的路程达3200公里,在前天轮流试驾后,早上7点半,队员开始学习绑行李,准备出发。经过一天的驾驶训练,队员们已经熟悉车辆和交规。一早车队从爱丽丝泉出发,浩浩荡荡行驶在滚滚红尘的红中心路上,奔赴帝王谷。一开始还有铺装路面,逐渐就进入尘土飞扬的非铺装砂石路面了。据说不是因为成本问题,而是应广大越野驾驶爱好者所保留,后半段接近帝王谷只在急弯的地方有铺装。此一路西行四百公里,要去参观Ellery creek big hole、Ormiston gorge和Glen Helen gorge三处峡谷及水源地,远观陨石山(Gosses Bluff),夜抵帝王谷(Kings canyon)度假村入住。由于附近有澳大利亚中部的麦克唐纳山脉(MacDonnell Ranges)和土著人聚集地,所以澳大利亚政府在此设立了西麦克唐纳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了此地的生态环境。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Ellery creek big hole,顾名思义,是一Ellery溪流汇聚而成的深潭。驱车到附近一看,雄伟的峡壁对峙,其间一汪碧水,像是两扇屏风立在绿宝石的镜面上。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随队澳大利亚皇家医疗飞行团队(RFDS)紧急救援医师、澳洲动植物、原著民专家 格伦先生(Glen Auricht)在向队员介绍澳洲本土的草药,草药在澳洲原住民当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所以澳洲是第一个正式认可中草药的国家。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据随行的澳大利亚地理科学家Gerald Nanson教授介绍。这里的巨岩历史达14亿年之久,密度较大,难以渗水,因而成为天然的聚水之处。此谭常年深达12米,是附近绿洲雨水汇集而至。1982年,曾有一名法国游客在此溺亡,主要是由于湖水太凉。Gerald还介绍说,由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对冲和挤压,澳大利亚自西往东,岩石历史越来越“年轻”。在西澳大利亚,有25亿年的岩石。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因而正在和加拿大科学家打着口水官司,关于澳-加两地上古岩石的历史孰更悠久。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Ormiston峡谷岸边生长着巨大的淡灰色桉树,有着成片的细密白沙滩,红色的悬崖峡壁与之对比强烈。地壳的剧烈运动把坚硬的岩石拉开裂缝,雨水和小溪如此就汇聚成湖泊,滋养着岸边的一应生灵,成为土著人的宜居之地。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更为难得的,是我们就在峡谷湖边,发现了一只袋鼠。这只袋鼠个头不高,看起来非常温顺,可能是由于见多了好人的缘故,她静静坐在湖边,并不怕人。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这是一只岩袋鼠。澳大利亚沙漠专家KenJohnson 现场给队员科普起来。他说,澳大利亚共有45种袋鼠,其中最小的身高只有30厘米,最大可达2米,像这种岩袋鼠,以草为食物,目前在澳大利亚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岩袋鼠一般怕人类。今天大家很幸运,一出门就见到了它。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岩袋鼠以前数目繁多,而现在由于欧洲人引进的狐狸等食肉动物的袭击,岩袋鼠这样的小型食草动物已经在大部分地区濒临灭绝。虽然澳大利亚内陆地广人稀,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但一路仍有不少动植物生活于此。在今日的路途中,探险队还见到了野马、野狗等澳洲动物。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Glen Helen这处峡谷就更为传奇,此处植被茂密,水中芦苇丛生,水上飞鸟翩跹。大片的桉树既可以长在崖壁,也可以生长在水中。这里曾因贴近Finke河,便于饮马和交通。自19世纪80年代后,这里一度成为“高速马道”,为澳大利亚中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沿着干涸的河床往Glen Helen resort走时,当地朋友告诉我,这家旅店最早建于1927年,以前这里相当于“驿站”,现在专门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向导和直升机观光等服务。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说实话,我没想到在这块“红土中心”上,还有这么多壮美宜人的绿洲、峡谷和湖泊。而接下来的发现则更令人震撼。广袤的平原上忽然耸立起一堵红色的高墙,原来这就是地球上最大的陨石坑之一,Gosses Bluff。一亿多年前的某天,一颗直径约600米的陨石撞击地球,形成直径达20公里的环形山,即使经过亿万年沧海桑田,环形的砂岩山纷纷风化剥落,这处环形山依然有4公里的直径,也因此成为土著居民的神山。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原住民传说,金星和火星相恋,生了小孩,结果孩子从摇篮中掉了下来,便变成了陨石”。这不是乌鲁鲁吗?这么快就到了?探险队途经了一个1.4亿年前的陨石坑时,由于该陨石在一块空旷的平原拔地而起,不少队员将其误认为乌鲁鲁巨石。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这块陨石是1亿四千万年前从外太空掉下来的。澳大利亚沙漠专家KenJohnson 告诉新快报记者,在当地澳洲土著的传说中,陨石是神秘的天外之物,土著人传说,金星和火星相恋,生了小孩,结果孩子从摇篮中掉了下来,便变成了陨石。他说,土著人认为金星和火星一直随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就是为了多看几眼自己的孩子。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一亿多年前撞击形成的沙尘是究竟如何笼罩澳洲这片天地的,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11台车从红土和石子路上驶过,所泛起的沙尘也能遮天蔽日。多数路段上,只要稍微跟车近一些,就根本看不见车头的路,只能依稀辨认着前车的行驶路线以资参考。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今天穿行路段距离为300多公里,包括100多公里的柏油路和200多公里的砂石路。行驶在红中心路上,红砂滚滚,视线不好,路面松软。对于国内熟悉的柏油路,队员在驾驶中并未出现太多不适应。但在沙石路的驾驶中,由于路面起伏不平、沙子较多,队员们尚不能入乡随俗,纷纷叫苦。沙子太多了,方向盘总感觉抓不稳,车容易打滑。队员抱怨道。砂石路除了汽车不容易抓地外,路面灰尘也太多,下午澳大利亚明媚的阳光从挡风玻璃直射驾驶员,加上沙尘暴一样的扬尘,给队员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还有队员诉苦,两辆车之间距离太远,车辆容易失去联系,隔太近则灰尘太多,影响视线,容易出事故,实在是难以把握。国内来的驾驶者会习惯性往左偏,车左轮容易掉下路肩。而由于车道外侧沙土质地绵软,路边中间坚硬光滑,很容易导致车辆侧滑,所以不妨稍往中间靠,甚至向右侧借道,因为会车几率不大;另外,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一定要用好手台通联,此处手机完全没有信号,除了手台我们别无方法联系,像这么多台车编队行驶,如果指令和信息不畅,可能会导致风险几率增大。

澳大利亚红中心路:奔赴帝王谷Kings <wbr>Kanyon
   

  晚上召开了驾控指挥会议,分析了一天行进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也对此次沙漠穿越团队正式分组,包括向导在内的探险队,被分为了11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根据队员驾驶能力以及性格进行了科学匹配,队员将以队为单位在沙漠中进行穿越、露宿。且每个队都指定了队长,负责全队队员的管理和安全事宜。开完队务会,回到房间已经12点,第二天八点还要驱车先去徒步帝王谷,然后再行驶300多公里抵达巨石艾尔斯岩所在的乌鲁鲁。夜里必须深度睡眠,以便明天继续安全驾驶!
                                                  20120827爱丽丝泉Alice Springs 帝王谷Kings Kanyo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