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纪年#外婆的武夷山

标签:
情感武夷山露露外婆茶园 |
分类: 西山听茶 |

“晚风吹拂武夷山,彩霞飞满天。牧童横笛骑牛背,闲吹水云间。武夷山,武夷山,外婆的武夷山。留下了许多,童年的欢笑:溪流,沙滩;丹霞地貌景,还有一片,古茶园。”
这首耳熟能详的旋律,很多人都很熟悉。只是这其中的歌词与别处稍有不同。我问赵露这歌词是谁改的,她总是笑着不答。
小露露一生下来,就被送到了位于武夷山的外婆家,她在那里一直待到四岁。
露露最初的人生记忆,和外婆相关,和外婆的武夷山相关。虽然,那个时候,她还不懂得人生的许多道理,但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是用外婆和外婆的武夷山凝成的最初的,记忆的底片。
陈旧的老木屋,傍山的农田;逶迤的九曲溪,烟雾缭绕的茶园。摇摇摆摆的小鸭子,躲躲闪闪的小老鼠,慢慢吞吞的老黄牛,博学斯文的老山羊。。。。
四岁,露露被父母接到身边,一直到十四岁。只有寒暑季节,他才能去到外婆的武夷山。所以,她时时缠着父母,要去看外婆。十五岁的生日刚过,露露得到父母同意,来武夷山学茶。她先后拜访王顺明先生,刘心安先生为师,学习岩茶技术。在学艺之余。她再一次走进外婆的瓦屋,接近那曾经熟悉的炊烟,还有那满山的茶园和榜溪的稻田。但她没有想到,从此她的生活,甚至人生,就一直和武夷山相连。
为了那个国家评茶师的梦,她在九曲溪边奋斗了5年。
她习惯了陈金水先生的严厉苛刻,习惯了不使用任何化妆品。理解了郭雅铃老师的身体力行。理解了一个教授也和茶农一起动手做茶的原因。也能从老茶师陈墩水动手不动嘴的教学中,感觉到茶的深厚。从此她把茶看作自己终生的目标,人生是茶,茶是人生。
20岁那年,她过五关辗六将,终于走进了高级评茶师的考场。没有来得及落座,她就惊讶地发现,与她同桌的考生,居然是国家级武夷岩茶非遗的传人,他叫陈孝文。按照福建当时的规定,茶场经营管理层需要取得高级评茶员资格,持证上岗。即使你是大学茶学的博士,或者制茶世家的传人也不行。这不?这岩茶工艺的国家级非遗传人也乖乖地坐进了这考场,只为一纸高级技术工人的证书。
陈孝文无奈走进考场自然是苦不堪言。做了一辈子的茶,手底出过无数的好茶,精品。熟悉这个过程胜过熟悉他自己。到头来却为了那个规定,不得不来扮演一回学生。他情愿去熬几个通宵去做茶,或者去给茶园松一天的土,也不愿意在考场里坐两个小时。他不明白,是谁,定下这个规定?
但露露心中却十分得意,认识了这个大有来历的“同学”,今后学茶,又多了一扇方便之门。她是为学茶而来,并不十分看重那张证书。对于年青人来说,背书和写文章是最拿手的事,她羡慕的是,陈孝文“同学”那一身真正的本领。

从那以后,她和陈孝文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一有机会,她就向“同学”请教,武夷岩茶及其制作工艺的全部学问。陈孝文虽然做文章不拿手,但讲起茶,却是滔滔不绝,无所不能。从茶叶种植,培育,采摘,加工,储藏。十八般工艺,都是信手拈来,说得透彻,讲得清楚。让人听了能够心有所悟,手有所能。
熟悉以后,露露向“同学”请教大红袍的拼配。“同学”不习惯讲理论,找出水仙肉桂契丹奇兰,现场操作,当场拼,立即评。倘若要香,加点肉桂,如果要醇,加点水仙的分量。滋味不好,加半克正岩老茶,香气太冲,减几根奇兰。就这样,露露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拼配技术。经过一番摸索,她拼出一款滋味香气都很独特的大红袍,打败了周围的小伙伴以后,就给这款茶取了个不可一世的名字:“孤独求败”。许是从金庸小说中孤独九剑中得到的启迪,她这款茶用九种不同的品种拼成。陈孝文老师在品到这款茶后也点头赞许,说茶的汤感很好,骨架分明,香气幽雅。套用金庸武侠小说,就是充满了“侠骨柔情”。

次年,露露带着这款“侠骨柔情”来到北京。获得了京城岩茶粉丝们的热捧,茶人圈以得品一泡而荣。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品一水汤中的骨感。很多人喝后走了,嘴边犹记茶汤的柔滑。今年马莲道全国斗茶大赛前夕,露露携之进入赛场。荣获“大众最喜欢的大红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