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新媒体为什么不成功
(2014-09-03 14:48:24)
标签:
娱乐新媒体微信内容对讲机 |
分类: 文津论道 |
你的新媒体为什么不成功?
老聂新媒体杂谈之一
首先,媒体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传播的核心是内容传播。也就是说: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没有内容支持就没有生命。
有的人觉得找几个人为呼应,建一批微信群就能完成新媒体营销,我认为那是天真得几乎没有草稿的一厢情愿。
微信群最初源于户外旅游的概念,大家在山上走,联络不方便,怕走丢了。于是,导游给每人发一对讲机,大家在这个对讲机里可以说你的位置,也可以说路边的风景。或者抱怨路太难走,还可以来一首歌谣等等。通过对讲机的沟通,和面对面的接触,陌生人就变成了朋友。微信群也是这样一群人,每天炒作东家的饭菜,西家的姑娘。成都的火锅,北京的烤鸭。成员单一,内容匮乏,功能以联络为主。这里面可以有销售,但绝对不可能有营销。
内容是媒体的核心,也是新媒体的灵魂。所以,加大力气做好原创内容是新媒体主的重中之重。很多新媒体主都是抱着“玩”的心态来做新媒体,看到谁家有爽口的笑话,就随手拿来。发现那里有合适的图片,就立即考下。东一榔头,西一斧头,长期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没有办法形成风格,时间一成,视觉疲软,媒体主也觉得乏味。那自媒体也算走到了头。
有的人开始在订阅号里深耕,有的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订阅号有一个微信带来的通病,那就是封闭。很难象报摊上的报纸一样,我浏览一下,觉得对胃口,就放下一块钱,完成一次交易。订阅号类似于传统的邮局报刊订阅,不管你看或者不看,这是党报党刊,你都要先预交全年的费用。但是,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一个声音统领江湖的时代,资讯垄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而且,订阅号还有一个毛病,所有的内容,至少需要点两次,很多人不耐烦在手机上点两次去看一个信息的。我宁肯去百度一下。
内容其实也很简单,每天盯牢那几个@新浪新闻@人民日报@每日播报,第一时间转发他们的内容,也能吸引很多的粉丝和眼球。但是,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转发他们的,充其量只是一个二手货,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新媒体时代,没有自己风格的媒体主,路注定不会长。
风格只能在原创中形成,而不能在转发里媾和。
去年南方几个年青人,看到科技部提出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很拉风,就抄袭这个项目,去草台了一个班子,号称要引导整个产业发展。开始很红火,但马上遭质疑,随即转向消沉,最后难以为继。只好转身为一个网刊。
媒体是需要投入的,新媒体也一样。
那些在办公室里随便找个员工操控公司的微博或者微信账号,发一些公司的人事变更,新品种发布,隔壁阿二家的鸡零狗杂。到了现在却要问:别人的新媒体能够带来销售,我们家的为什么不能?
那么我要问你,人家一个新媒体,光设备投资就花了30万。5个人的团队,每个人每天都有实际的考评。目标群在那里,热点是什么?积年的耕耘,才有点滴的收获。你凭什么一个人员一枝枪,隔三连五朝山上放一枪,就企图收获一批野味?
有人觉得新媒体就是社交圈,这个,也对也不对。不管新浪定位,还是腾讯否认。微博微信都始终是社交平台。差不多所有的新媒体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的。但是,社交注重的是交流,媒体侧重的是传播。不要认为拼命刷粉,或者拿上票子买上三五十万僵尸粉,你就是大v了。
大v不是新媒体。没有内容和传播的大v是虚无的,每天吃饭遛弯化装的假面舞会没有传播的价值。
一味的点赞不是新媒体,机械的点赞基本上没有认真的内容交流,只有习惯的附和。虚无的转发也是这样。
成功的新媒体,当然离不开转发,评论和点赞。但关键在于,转发的是否是你的内容,交流的是否是你需要的回馈,点赞是否是对你的认可。
新媒体才起步,莫把形式当内容,莫把点赞当认可,莫把转发当客户。杂杂实实,用特点赢得关注,用内容留住顾客,用勤奋做成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