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初识峨眉,弃道媚香

标签:
春茶文君嫩绿紧秀道媚香峨眉休闲老聂三礼堂煮茶笔记 |
分类: 西山听茶 |
朋友有义,从成都邮来两听绿茶。说是论道级别的竹叶青,产于四川名山的‘峨眉蕊雪’。
在我的心里,川茶一直属于旁逸邪出的品类,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品牌。虽然,从文君当炉旁生出一些什么文君嫩绿之类的故事,当并不能整体提升川茶的地位.又由于四川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春茶上市格外早,西湖边上的茶树才吐出一个芽叶,北京城就满大街的龙井新茶,行内的人会意一笑,悄悄地从唇边溜出四个字‘四川龙井’,因此这个时候的川茶,几乎有搅局的嫌疑。
由于我不喜欢和人论道,更反感把一些生活的东西上升到政治或者哲学的高度,仿佛艺人得道,便鸡犬全部升天,艺人获罪,便株连九族,累及十八方.因为我相信,道之所存,并不以论为基础;论之所载,也不以道为前题。觉得品茶纯粹是个私人性的东西,不同于喝酒,可以三五成群,划拳凑趣;也不同于足球,可以两军相垒,啦啦助威。
当然,我也鄙夷日本茶道那种‘光要精神,屏弃感官享受’的所谓‘道’,把一种舒适身心的活动强加上良多莫名其妙的成分。使来自中国人民大众中的开门七件事的‘茶’拔高到一种近乎云端的高度,许是那些岛国的士大夫们拿不出忽弄国民的东东,便把中国文人读书之余玩弄的一些东西,娇柔进一些程序化的东西,硬生生地拔高成一丈的‘道’高。借以抑制在玩的过程中的‘魔’意。于是便有了‘茶道’“棋道”“书道|”。。。。等等。虽然有得道高人曾努力栽培在下在上叙的艺术和生活中努力领悟‘道’的境界,许是在下慧根浅薄,一摆车马炮,就想制对方于死地,小胜一局,心里就如喝了蜜蜂屎地舒服;端起茶杯,便要寻究色香味对感官的刺激。自觉地自甘下品,义无返顾地脱离‘道’的高度,屁颠屁颠地奔‘魔’而去。
今日得朋友所赐的‘论道’极的‘峨眉蕊雪’,我习惯成自然地弃‘道’入‘魔’,三把两把`扯掉包装,猴急火急地急于品尝到今年最早的春茶的独特滋味。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地打破了一只玻璃杯子。
该时此地,我心里只有茶香和味爽,其他的一切,什么‘道’之类的东西,全部被抛到九宵云外,如果在这个时候跟我弘什么“道”,那我不把杯子全部打碎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