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

(2022-05-02 01:08:37)
分类: 文化 教育 法 爱

评《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

202241327日凌晨5

 

写作笔记

 

《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人(应该属于专家了吧)写出的颇具独特新思想新观点的文章,但其基点还是“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

 

从选录的我自己的微评中可以看出,我国绝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理念同样也是“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从网上揭露的管教育的官员和校长群体如何动员教师们提高应试成绩,如何处罚应试成绩不好的教师的情况来看,“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我们的管教育的官员和管学校的校长群体的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而我们的民众通过他们的文章和评论,基本上全都表达的是“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我们的家长群体,特别是家长中的母亲群体,那更是在“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的作弄下,把孩子逼得不像孩子,把家庭整的气氛紧张,把自己折腾得要疯了,把家庭闹腾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而教育者们对孩子表现出的不爱\无爱\有恨\伤害,也是因为这一教育理念和与这一教育理念相关的利益。这足见“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对国民意识的统治到了何种程度。

 

“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对国民意识的这种统治程度,对孩子对人对社会对民族到底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体现的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还是对教育本质的符合?是教育健康合理发展的表现还是对育人教育发展的巨大阻力?答案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的统治作用的危害性太大了,已经成为了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是到了该扭转国民被这种教育理念牢牢统治的局面的时候了,是到了削弱消除这一教育理念的统治作用的时候了,是到了废除这种教育理念的时候了,是到了树立和确立“教育为育人”教育理念的时候了。尽管削弱消除“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的统治作用和树立“教育为育人”的教育理念都很难很难,但也必须做。我们的社会真的不能继续维系国民被“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牢牢统治的局面了。

 

对此,希望我们的舆论在说到教育时,不要用简单的“教育”这一词汇了,也不要再用“素质教育”这一词汇了,而是用“育人教育”这一词汇。这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用的。舆论用“育人教育”这一词汇,起到的是“带路”的作用。1999年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时候,“素质教育”对中国人来说还真的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经过20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就几乎成了很多人的口头语了。对“育人教育”这一词汇来说,也完全可以是这样的。只要我们的舆论广泛地普遍地使用“育人教育”这一词汇,那么在舆论的“带路”作用下,要不了多长时间,“育人教育”也会成为人们的口头语的。而且,这不仅是一个使“育人教育”成为人们的口头语的问题,而且会是让人思考“育人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是一个会影响公众教育意识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国人都习惯于说“育人教育”了,那一定是对育人教育有一定的认知了,这对发展育人教育事业来说,将是极为有利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当我们的教育能够是在民众的认可中朝向育人教育发展时,想想我们的孩子该是多么地轻松活泼快乐啊,我们的家庭该有多么和睦幸福和有天伦之乐啊,我们公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该有该有多么大的变化啊,又能够给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发展积赞多大的后劲啊!

 

本文提出的新术语新观点

 

【育人教育能够给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发展积赞多大的后劲啊】

【素质教育是功能性的教育,育人教育是目的性的教育】

【教育现代化是育人要实现的目标和要求的现代化,是教育者的育人素质——有爱,尊重孩子,会育人——的现代化】

【教育质量应该是由育人质量来体现的,而根本不是由应试成绩来体现的。那么什么才应该是教育的育人质量呢?当然应该是通过“人”的质量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在教育是育人教育时,即便应试成绩可以是教育质量中的一个部分,那其分量在整个教育质量中也是微不足道的。无论是从意义上来说还是从体量上来说,应试成绩质量是根本不能与人的质量相比的】

【教育不仅不能是极大地提高师生比(即一个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教育教更多学生的比例)的行业,反而需要的是应该有越来越多的有爱的、尊重孩子的、有正确教育思想的、有正确育人教育理念的、会育人的、会用艺术育人的人来从事教育这一神圣事业,来极大地减少师生比(即一个老师教尽量少的学生),教育者才能通过与受教育者更多时间和机会的面对面来提高教育的育人质量

【把更多的教育经费用在对校长对教育者进行育人教育理念、育人目标和要求、育人艺术的培训这些方面】

【中国未来的总体构架应该是:是经历一场革应试教育命的教育,是大幅度提高育人质量的教育,是充分体现育人方式现代化的教育】

【应该从教育育人本质的体现、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教育面对面育人传统的保持出发,以法律的方式限定学校的规模和师生比,以维护教育面对面的传统,以保证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和育人质量的提高】

【中国未来教育的样式是:在把教育经费用在为学生办保险的基础上,在把教育经费用在交通支出的基础上,在形成缜密的有组织的把学习内容融入到玩中让学生在“学中玩 玩中学”的教学形式和学习形式的基础上,在去(除)分数去(除)考试的基础上,在无或少知识作业多思考作业的基础上,让全国的学生都动起来】

【新的教育经费使用方式也应该是中国未来教育样式中的构成部分】

【教育除了有总体构架外,还应该有具体的教育样式。而且具体的教育样式是对应于教育的总体构架的】

【用思考作业增强学生“自己想思维方式”和“自己想思维能力”】

【新的教育经费使用方式也应该是中国未来教育样式中的构成部分】

 

相关微评

 

一位教师的教育眼光

2022425

这位尊敬的老师,当你表示“作为一名十多年的班主任,我的日常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停地和班里各种各样的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尽最大努力考更好的大学。”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考上大学和更好大学的学生

是一个合格青年呢,还是一个到大学里躺平、到大学里混吃混喝混日子的青年呢?

是一个走上社会后的能做事业的大学生,还是一个只能做事的大学生呢?

是一个表现为是好人好公民的大学生呢,还是一个不合格公民呢?

是一个把智慧往正向正道正事上用的大学生,还是不把智慧往正向正道正事上用的大学生呢?

是一个终身以事业为重的大学生,还是一个最终选择舒适安逸的地方躺平的大学生呢?

是一个力于事业有成的大学生,还是一个终身在追逐私利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

  是一个有着坚定爱国精神民族情怀的大学生呢,还是一个浮萍一样的漂到国外为他国服务的大学生呢?

    ……? 

看来,作为一个老师,你只是把眼光终止在你的学生考上大学这个三级跳的界线上的,是不考虑一个学生十年后二十年后的存在的。

学生能考上大学,在现在的高考制度的制约下,那是只教知识的教育就能做到的。而学生十年二十年后良好的存在状态却是要通过育人教育才能做到的。

显然,先生作为一个从教十多年的老师,秉持的和实践的是只教知识不育人的教育理念,践行是非常短视的教育行为。为此深感遗憾。

当然,这也是先生被应试教育大环境裹挟的结果。但不管客观环境如何,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一个清醒的教育者,还是应该有教育为育人的思想根基的还是应该把自己的目光放在自己学生十年二十年后身上的

可是,如果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诚如先生一样都是“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且教育眼光都如此短视的话,那么借用我在《透视一个教师提出的问题微评结尾中的一句话:教育的希望在哪?在哪?在哪?

 

关于育人教育与素质教育

2022424

教育不能再是应试教育,也不能是机械的素质教育。教育更应该是(忘记了是哪位先生提出的)育人教育。

但不知道为什么,要人们“素质教育”的说法改为那位先生提出的“育人教育”的说法怎么就这么难呢?

素质教育与育人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素质教育是教人以素质的,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艺术素质,如体育舞蹈戏剧这样的技能素质,如思想道德品行这样的表层素质,如文化科学这样的知识素质。因此,素质教育是功能性的教育。

而育人教育是要把人育成怎样的人的教育。如把所有的孩子,育成体魄健康的人,育成打好了做好人好公民基础的人,育成有“自己想思维方式”的人,育成有兴趣爱好的人,育成不厌恶劳动的人……,育成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育人教育是目的性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所以,中国的教育不是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教育,而是要把应试教育改变为育人教育教育

这里,重要的问题讲三遍中国行将实施的教育、中国未来的教育是——育人教育,育人教育,育人教育。

 

评视频《“双减大半年为什么效果微乎其微!》

2022420

(这里,对选用这一微评作点说明:《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作者在其文章中提出的“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技术含量不足,生产率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把教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成技术密集型行业”观点,显然是基于把教育事业当作经济行业这种思想基础上的。既然把教育事业当作了经济行业,那也会把“市场规律”搬到教育事业中来的。而这完全是错误的。此外,从网上看,反对“双减政策”的人太普遍了,其中不乏教育者。我在这篇文稿中选录这篇微评,就是希望能就这两个问题引起一定的重视。)

“双减”违背市场规律就对了。因为教育不是市场,不能遵循市场规律。

衡水中学式的教育、泛滥成灾的校外培训倒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却把教育整个地搞乱了,几乎毁了中国教育。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它们把市场规律搬进了本不是市场的教育之中。

幸亏国家英明,用“双减”政策把市场规律从不是市场的教育中赶了出去,开始了对教育的拯救。

“双减”没有效果是反对“双减”政策的人杜撰出来的评价,是不需要事实的任凭主观需要的评价,是从没有认真落实不会落实、抗拒落实“双减”政策的学校那里寻找的“事实”做出的评价,是为让校外培训的乱像死灰复燃以从中牟利而寻找的理由。

凡是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的学校,效果都是明显的,至少让孩子们轻松了不少

 

“教师真的就是教育行家吗?”

2022年4月18日

“教育行家”应该是相对不同教育而言的。因此,不同的教育应该有各自的教育行家。 

教育有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与育人教育之分。因此,“教育行家”也就应该对应的是应试教育行家和育人教育行家。

从曾经由中国教师在英国进行知识教育所取得的令外国人惊掉下巴的应试成绩来看,中国的教师几乎个个都是教知识的行家(专家)。

但是,从育人教育的角度来看,由于四十多年来的中国教育一直是朝向应试教育发展的,是在“双减政策”出来之前使应试教育发展到了极端化程度的,已经将教育的育人本质排挤得无影无踪的了导致几代教育者已经不知道育人为何物了。所以,对中国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虽然个个都称得上是教知识的行家(专家),但却又都是育人教育的教盲。即,既不知道育人教育为何物,更不会育人,但又是教育者的教盲。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这就是中国教师的真实存在。

希望中国的教育在成功地转变为育人教育后,在我们的教育者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育人教育行家。育人教育行家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也是育人的艺术家,即善于用艺术育人的老师、先生和教育家。

 

透视一个教师提出的问题

2022415

这个教师的问题是“你觉得是转化一个差生(或者说后进生,让他能够有能力适应这个社会)重要,还是培养一个更优秀的(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学生更重要?”

看了这个教师的这个问题,感觉到的是,尽管在国家层面,教育为育人的方向已经确定,教育育人的教育理念已经确立,可实际上“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为分教育为应试教育为高考的教育观念,仍然牢牢地统治着广大教育者的头脑,他们似乎仍然不知道“育人”是什么,他们仍然在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作用下进行着只教知识的教育,进行着以分为重以应试成绩为重以考大学为重的教育。

由这样的教育者进行着的教育,真的让人难以看到教育的希望。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做什么的?是育人的,是把所有的孩子都视为同样的“人”来育的,是把所有的孩子育成一样的体魄健康的、具备做好人好公民内在素质的、有“自己想思维方式”的、有兴趣有爱好的、奠定了文明基础的、有爱的知道尊重的未来公民的。

教育不是用来对孩子进行分层而把孩子分成不同孩子的,教育不是用应试成绩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的不同孩子的

而我们从这位教师的问题中是看不到要把所有的孩子教成一样的孩子的目标的,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以应试成绩来把孩子区别分类不同孩子的,看到的仍然是以少数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为目标的。

当教育者仍然秉持的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当教育者仍然以应试成绩对待孩子,当教育者仍然以分为重以应试成绩为重以考大学为重施教时,教育者仍然践行的是只教知识不育人的教育时,教育者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视所有的孩子为同一的孩子、把所有的孩子育成同样的孩子的思想意识时,教育的希望在哪?在哪?在哪?

 

教学成绩不佳,教师就该上黑榜

2022年3月19日

据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教学成绩不佳,教师就该上黑榜一文披露:311日,在云南昭通大关县寿山镇召开的春季学期教育工作会上,8名教师因其任教学科在全县期末统测中排名倒数三名,被给予“黑榜”警告

太可怕了。

这再典型不过的反映了管教育的官员的“教育就是只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有多么顽固了。在这么顽固的教育理念的统治作用下,育人教育理念如何在管教育的官员那里得到认同和确立?育人教育理念得不到认同和确立,育人教育又怎么能得以进行和推进?

就这一教学成绩不佳,教师就该上黑榜’”事情来说,该上黑榜的应该是云南昭通大关县寿山镇官员或管教育的官员,应该责令这些教育官员尽快改变教育理念,甚至应该调整云南昭通大关县寿山镇管教育的官员,以警示所有的管教育的官员和校长。不如此,这育人教育理念真的是确立不起来的,育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真的是推不动的。

 

正文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这篇文章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就是只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因此,这篇文章也就应该是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写就的。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支配作用下,作者的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关于教育质量的思想、关于教育革命的思想、关于教育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思想,也是基于“教育就是只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在文章作者看来,因为教育就是只教知识的,所以只要是能把应试成绩大幅度提高的教育就是现代化的教育,就是高质量的教育,就是教育革命。或者,能大幅度提高教育行业生产率的,就是教育革命。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国家的教育方向已经确立为育人方向的情况下,怎么还有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人在这么固执地秉持“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一文不仅反映的是作者的“教育就是只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是极为固执的,而且文章中所表达的很多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简直就是荒唐的,甚至是极为荒谬的。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中的研究教育问题的人的“教育就是只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固执到了何种程度,其所表达的一些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又是多么荒唐有多么荒谬。

 

【关于教育革命】

 

教育革命来说,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是什么?按照《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中的研究者的意思来说,那就是“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就是摆脱“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技术含量不足,生产率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的状况和使“教育挣脱‘人海战术’关键一跃”由于文章作者把教育看作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就“把教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成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且是“没有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教育不可能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对此,我们不仅要问,通过《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这篇文章来研究教育的人到底懂不懂教育?特别是懂不懂基础教育?

 

教育是做什么的?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教育者在与受教育面对面时育人的教育是教育者面对面地向受教育者施以爱和尊重的教育的,教育是教育者面对面地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的,教育是教育者面对面地以艺术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的。

 

而所谓的通过“教育新基建”“把教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成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产生的是对面对面的育人教育的又一次背离,是以现代化的技术工具取代教育者,是让受教育者无法接触教育者,是让受教育者更多地去面对冷冰冰的屏幕,是让受教育者更多的时间、面对更多的屏幕接受所谓的“优质教育”(说实在的,即便基础教育进行的是再怎么优质的“优质教育”,这“优质教育”中的知识也仍然是“学过了-知道了-就行了-会忘记的知识”)、让受教育者更多的时间、面对更多的屏幕去学来自屏幕的知识。这种教育根本不是让教育者面对面地把受教育者教育成“人”教育,而是现代化的教知识的工具把作为的孩子制造成储存知识工具,是把教育本身变成为教范本知识的现代化工具。这就是这篇文章作者眼中的教育革命。

 

当然,也可以把通过“教育新基建”“把教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成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幅度提高教育行业劳动生产率、使“教育挣脱‘人海战术’关键一跃”的做法称之为“最深刻的一场革命”。那么这样的教育革命革的是教育中的什么命呢?当然只能革的是教育者“相对多”的命,只能革的是教育“人海战术”的命,只能革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面对面的命,只能革的是教育者面对面地向受教育传授做好人好公民内在素质的命,只能革的是教育者面对面向受教育者传授爱和尊重的命,只能革的是教育者面对面向受教育者传授“自己想思维方式”的命,……,只能是革教育者用更多时间更多机会与受教育者面对面的命。那请问,这会是怎样的“最深刻的一场革命呢?那必然会是最可怕的革命,是最恐惧的革命,是最危险的革命,是用最大勇气开教育倒车的革命。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革命呢?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教育革命这个问题。因为应试教育和发展为的极端化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了伤害孩子、伤害公民、伤害国家、伤害民族、伤害社会、伤害事业的教育了,已经成为了伤害孩子天性和权利的教育了,已经成为了剥夺孩子童年的教育了,已经成为了使人全面发展的障碍了,已经成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障碍了,所以要进行教育革命。

 

那教育革命要做什么?要如何革命?要革什么命?

 

教育革命应该是针对“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的革命。也就是革“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命的革命,是革“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这种教育理念的命的革命,是革应试教育模式的命的革命,是革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命的革命,是革不合理的高考制度和大学招生制度的命的革命,是革不合理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命的革命,是革教育者个个是教知识的专家却又都是育人教盲的命的革命……。教育革命只有是这样的革命,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深刻的一场革命。当教育成功地进行了这样的革命,这是不是使教育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的革命?当然是的。

 

这篇《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文章作者眼中的“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本质是什么呢无非就是让教学工具更先进的革命,使教育本身成为教知识的更现代化工具的革命,是提高教育行业劳动生产率的革命。这样的“教育革命”将是对教育的育人本质的又一次背叛。

 

真不知道,这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观点怎么还这么大市场?持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人、倡导如此“教育革命”的人要把中国教育引导到何方?

 

在国家正在把教育扳回育人教育正确方向的时候,这些持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人们到底是在顺应国家的教育改革促进育人教育的发展,还是在打着教育革命”“教育现代化的旗号在对抗教育的应试教育向育人教育变革这样的教育思想体现的“教育革命”,难道不表现为是最可怕的革命、最恐惧的革命、最危险的革命吗?难道体现这样“教育革命”的思想不荒唐不荒谬吗? 

 

【关于教育现代化】

 

按照《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中的教育研究者的意思来说,教育现代化就是通过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以改变教育行业因技术含量不足,生产率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的状况。就此,我们可以把《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一文作者的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归结为:用最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实施教知识的现代化,是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后的教知识方式的现代化,是用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大范围推广“优质教育”的现代化,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应试质量——应试成绩——的现代化,是可以大幅度提高“教育行业生产率”的现代化,是使教育本身成为最先进的应试教育工具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应该是这样来表现的吗?应该是由教育工具化来表现教育现代化的吗?应该是教育本身工具化的现代化吗?没有比这样的“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更荒唐更荒谬的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应该是与教育的育人本质密切相关的。因此,教育现代化应该充分体现在育人上,体现在教育与育人的关系上。

 

因此,教育的现代化应该表现在以下方面:

 

——育人要实现的目标和要求的现代化;

 

——育人教育思想和育人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育人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教育者的育人素质——有爱,尊重孩子,会育人——的现代化

 

——育人教育格局的现代化;

 

——育人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育人艺术的现代化。

 

也就是使育人要实现的目标和要求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明晰,使育人教育理念越来越进步,使教育格局越来越越来越服务于育人教育,使育人教学方式越来越有利于育人,使育人的艺术越来越丰富多彩。

 

《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作者所表意的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知识工具的现代化时,是教知识方式的现代化时,是提高教育行业“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化时,是推广“优质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本身工具化的现代化时,这样的与“育人”没有多大关系的现代化能是真正的教育现代化吗?这样的“教育现代化”思想难道不荒唐不荒谬吗?

 

【关于教育质量】

 

《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一文写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数字化转型既是教育新基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同时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手段”。也就是说,用“新基建”来进行的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那么什么是《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作者意识中的“教育高质量”呢?那就应该是通过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来提高应试成绩。因为实现了的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是用来传授“优质教育”和“优质课程”的,而“优质教育”和“优质课程”是可以提高应试成绩的(否则,对倡导“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的人们来说,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提高了的应试成绩就是实现教育高质量”的体现。教育领域深刻革命了,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加快了,教育生产率水平提高了,“优质教育”和“优质课程”推广了普及了,应试成绩上去了,教育质量也就提升了显现了,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链。这应该是完全符合《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作者的“教育就是只教知识”的教育理念的,是符合《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作者的教育革命的目的的,也应该是《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作者所期待的教育质量。

 

但是,如果我们把教育定位在育人上的话,那么教育质量就应该是由育人质量来体现的,而根本不是由应试成绩来体现的。

 

那么什么才应该是教育的育人质量呢?当然应该是通过“人”的质量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具体地来说,应该体现为:

 

——是通过所有孩子的身体质量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孩子具备的做好人好公民内在素质的完整性和牢固性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孩子“自己想思维方式”的活跃程度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孩子兴趣爱好的普遍性和独特性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孩子具备能够成为人才的“后天条件”的程度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孩子有平等意识有民主意识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孩子没有厌恶劳动的意识和有职业平等意识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孩子有内涵意义的童年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的走进大学的青年是合格青年的普遍性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踏上社会的所有公民的文明素养、有爱、相互尊重、和谐关系、爱国精神、民族情怀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所有公民的职业道德和事业精神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杰出人才的产生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是通过民族的创有-创新意识、创有-创新精神、创有-创新能力来体现教育的育人质量的;

 

……

 

(或者说,如果教育使孩子没有了童年,如果教育使很多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如果教育使很多孩子的精神受到伤害,如果教育使很多孩子的价值观扭曲,如果教育使太多太多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很差,如果教育使相当一部分走进大学的青年是不合格青年,如果教育不能激活民族的智慧,如果教育使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把智慧用在正向正道正事上,如果教育使相当一部分人缺失基础道德,如果教育使相当一部分公民没能成为好人好公民,如果教育使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爱不知道尊重,如果教育使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理性丧失理智,如果教育使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平等意识没有民主意识,如果教育使孩子普遍地厌恶劳动,如果教育使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如果教育使民族难以产生杰出人才,……,由这样的人的质量体现的教育就是质量低的教育。)

 

拿这些育人教育可以产生的人的质量与《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所表意的应试教育质量——应试成绩——相比,《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所表意的教育质量那是教育质量吗?在教育是育人教育时,即便应试成绩可以是教育质量中的一个部分,那其分量在整个教育质量中也是微不足道的。无论是从意义上来说还是从体量上来说,应试成绩质量是根本不能与人的质量相比的。但《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作者还就是只把他们意识中的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最深刻的一场革命完成后的应试成绩的提升当作全部的教育质量来看的。这样的教育质量观念难道不荒唐不荒谬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