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帖 如何在家庭中帮助孩子和配合老师工作”的笔记1
(2014-04-04 04:59:37)
标签:
转载 |
提问一、女儿4岁3个月,性格相对内向,最近开始尝试和小朋友来往,但发现她在交往过程中有困难,我该如何帮助她?
提问二、我女儿和这个情况有些类似,而且觉得孩子会选择朋友,喜欢的就一起玩,不喜欢的是不肯一起玩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朋友吗?
提问三、我的孩子和她们的年龄一样,和孩子交往过程中情况相反,是有些急躁,容易动手,该如何引导呢?
提问四、会和很喜欢的朋友一起玩,会排斥其他不喜欢的朋友。
提问五、孩子性格急躁,做事情容易放弃,该如何引导呢?
TAMMY老师首先回答说,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这些现象都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这个对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
因为成人的经验成熟,会很清晰周围的人是否合适自己,会很清晰的选择这个人是邻居,这个人是适合和我一起喝咖啡的朋友,这个人只是同事关系等等。而对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需用尝试的。
所以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身体验。
0-7岁的孩子,是通过做来尝试,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的。
所以这个阶段, 家长和老师自身的行为和自身的做的过程就很重要了,家长和成人通过自己来帮助孩子。“怎么做多于怎么说”。
在孩子的冲突中,家长的作用是“软化冲突”,用一些方法来使场面平静下来
对于有交往障碍的孩子,有时是和孩子性格有关,有些孩子害羞些,而且年龄的不同也会对交往有所障碍,比如华德福倡导的混龄教育,会带来更多的冲突和困难。
大一些的孩子会更清楚和理解事情,可以由成人引导大孩子如何与小孩子玩。
在教室里,老师需用觉察孩子的状态。
如一群年龄大的男孩子组成了一个圈子,小的孩子无法融进去,但并不是说这是不好的。但作为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把圈子打开,让小的孩子可以参与进去。
尤其是室内,玩具不允许固定给某些孩子玩,老师需用适当的调整和引导。
对于家庭来说,家长也需用觉察孩子,帮助孩子如何适应环境。
比如去公园,家长可以早些带孩子去,因为人少,让孩子容易适应环境。
比如邻居间的来往,可以引导孩子区分自己的玩具,那些可以分享,那些可以不分享,做好事先准备,引导孩子正向沟通。
因为真正发生冲突时,孩子是无法听进劝告的,只有事先做好准备。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因为幼儿园是群体生活,和家庭里是不一样的。
每天早晨醒来,每个孩子的状态会不一样,有些醒来后很开心,有些会不开心。家长要很清楚自己孩子的状态。
3-6岁的孩子需用大量充足的睡眠,最好是自然醒。
而且孩子无法做到一起床后,象大人一样,匆匆忙忙去上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父母给他做时间安排,他无法理解和执行。
所以父母应该固定好每日的行程安排,让孩子清晰和习惯每一个步骤,这样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感。也容易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