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地球上的天堂》【完】
(2014-03-08 06:16:09)
标签:
转载 |
艺术工作完成了儿童时期的两个必要任务:手的训练与心的训练。这两者为心智的训练架设了稳定的基础。
神经学家法兰克·威尔森(Frank Wilson)的著作《手:如何塑造脑、语言和文化》中,他写出人类双手的关键——在物种进化中,我们拥有神奇的大拇指。他热烈主张手的教育,明确指出经常使用双手的人,就像木雕刻家、艺术家与水管工人都有其认识世界的方式;这是那些手部较少训练的人难以企及的。我们知道神经末梢的密度在指尖处是非常密集的,当这些末梢神经能在儿童时期被整合运用时,对于脑部的发育是超乎我们所能计量的。透过艺术表达,手(还有心智),便能激发出惊人的创造潜能。
心也透过艺术而被陶冶了。我们来看看下面多元的艺术材料,我们要知道,孩子探索的不只是颜色、质地、密度、弹性……等。透过这些探索,孩子们会发现自己。每种艺术材料的表达,都会从孩子那里获得情感的回应。幼儿还没有从世界之中分化出来,在这个方式下会开始去体会到界线,并适时的形成“我”。透过艺术,就会灌溉与培养自我(self)的种子。
借由双手会学到:打从心底去发现自我并爱护世界。
湿水彩画:
我们可以使用小罐的液体颜料、沾湿的水彩纸还有平头的画笔来进行。因为水会在湿纸上形成流动性,孩子因此能体验色彩单纯的移动,不会有形状的限制。幼儿也就是生活在单纯的活动里,身体也不需要被局限,运动课程与舞蹈课程,要等到上小学时才让他们接触。同样的,此阶段也还不需要艺术技巧。我们要让孩子接触适合他发展阶段的绘画体验;湿纸画是最佳的选择。
用品质好一点的大张水彩纸、罐内装进调好的单色颜料,还有平头画笔,孩子便可以开始进入颜色的世界;他将会认识颜色,就像认识新朋友。湿的颜色是无拘无束的,当颜色移动的时候,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方式,颜色在湿的纸张上流动,会产生多种变化,或是去感受所认识颜色的多重特质。绘画发现的不只是不同的颜色质地,还有孩子的本性。亲眼目睹孩子借由颜色而发展出自身的感知是很棒的。孩子对于颜色的敏感度和好奇所作出的举动,还有颜色彼此交融的各种现象,是进入她灵魂的一扇窗。
我们已经讨论过用规律的活动来建立家庭生活的节奏,以规律的用餐、睡觉时间来安排日常生活,还有全家一起庆祝节日。你也可以创造出能培养生理上、情绪上以及认知上的探索游戏空间。您可以仔细的选择孩子的艺术活动,并且对孩子讲你所喜爱的故事。这每件事都是你建立自己家庭文化的努力;文化就是我们过生活的方式。虽然文化的创造持续推行着,但文化的品质却是可以营造的。我们的每个决定都在塑造家庭的文化,让我们尽可能更关注这个过程。
透过所有我们做出的大小决定还有实际的行动,建立出家庭的文化。孩子会学到,他们是被称作“我们家”这组织的一部分。通过清楚的家庭观念,孩子也会学到身处在世界这个大家庭中的定位;他们会拥有归属感。在这个年代,人类因生活所迫,而带来疏离感及权力的剥夺,更需要有归属感。如果在家庭文化中,透过园艺、爱惜后院的野生生物、登山、脚踏车还有其他爱好大自然的活动,对孩子展现出我们尊重所有的生命,他们会顺势发展出更大的归属感。当我们告诉幼儿关于雨精灵来照顾花园的故事,或是巨大的橡树父亲在每年秋天时,把叶子小孩放到床上的故事时,我们植入他们心中的种子,将会长成为对生命的归属感。
也许你对孩子的评论是正确的,但我们必须记得,幼儿具有很高的可塑性,是属于“未完成”的。过不了多久,在青春期结束之际,这年轻人就会拥有能力塑造他自己,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他必须像张白纸般从头开始,而不是填满父母亲的偏见。作为父母亲,我们确实会看到孩子独特的特质与倾向,我们会付出许多的爱与努力,来引导这些兴趣走到正确的方向;但是这种工作必须悄悄地进行。我们的目标是让青少年自由的进入这个创造自我的过程。对“你是谁?”这个问题保持开放的态度,来培养出这种自由。
家庭是承载这些问题的容器。我们来看陶壶的例子,我们看见这个容器结合了两种对立的元素而形成功用。陶土的外表坚固,但内在却是开放的空间。当我们在塑造家庭容器时,就依此为原则——坚固的结构及开放的弹性。唯有当这两股对立的力量达到平衡之时,容器才实现了它的目的——帮助幼儿的灵魂去发现自己。
有了坚固的结构、建立规则与规律的生活习惯后,孩子就会有安全感;内在的自由感就会从这安全的氛围中形成。当我们给予孩子多元的机会去自我发现及自我表达时,也从中培养出自由感。他们可以透过开放的创造游戏,还有透过艺术、故事与音乐或是对大自然的探索,体会到这些。
让孩子知道我们重视他们的主要方法,就是承担起对孩子无止尽的关怀。不只是在家务、食物的准备或是生活的安排,都是透过我们内在的态度展现爱。不仅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在做事的当下,我们是谁,是这个态度在对孩子表达。
例如,去思考所有与清扫房子有关的工作。想想掸灰尘、收拾地上的每样东西、重新整理。再想想扫地、擦拭、打亮与吸尘。想想拍松枕头、清理窗台、扫除蜘蛛网、清理角落、重新布置。有些人也许认为这是件苦差事,时间完成后很快会被忘记的事。但是家事另有一种内在的面向。你可曾注意过,当你终于坐下来歇息时,每样物品是如何的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吗?你曾看过空气中展现着生命力,还有房间在安静的歌唱吗?我相信这个善良的品质,是生命能量的赞歌,是你,透过你充满爱的工作,带来了活力。是爱创造出这所有的一切。
当我们用超越世俗的态度,去体会维系日常生活的循环运作,当我们提升做家事的层次时,就可以超越世俗认为做家事的重要性不及富足心灵的观念。。。我们愉悦的专注在这些工作里,创造出一种气氛,而孩子就在其中成长。我们在这些家务工作中投注欢愉,就像是在泥土中耕耘、在花园中除草,是在灌溉孩子的灵魂,使其扎根于此繁茂的生长。
形成家庭文化的五元素,可以把这些因素看作是星星的五个角;这五个角分别是家庭的规律、家事与游戏、孩子的游戏、孩子的艺术表现,还有几率。
第一个角是家庭的规律,包括每日与每周的仪式以及例行公事,还有年度节日的庆祝。第二个角是家事与休闲娱乐,包括照料家庭、分担家事的方式,并以家庭休闲活动加以平衡。第三个角是孩子的游戏,包含富想象力的室内游戏空间规划,还有多元户外游戏探险。第四个角是孩子的艺术表现,包括多元的艺术材料还有音乐及文学。
最前面的两个角是家庭的规律以及家事与游戏,扮演着五角星星的“脚”,以这为基础;用强健的双脚支撑全家经历整个过程。接下来的两个角,是孩子的游戏与艺术表现,则是星星的“手臂”,这两只手臂是纤细灵巧的,是孩子触及世界的双手。
这四个主要区域,就像是家庭的双脚与双手,创造出具体的空间给“头部”。这是个自我反省的面向,可以称之为纪律。我比较喜欢称这一角为“行为管理”。因为我相信,当前面这四个区域都均衡发展的时候,纪律就会在微妙的家庭气氛中产生,最后发展成自我约束的纪律。“纪律”这个字的本意是门徒的概念,这暗示着“以爱跟随”。孩子的确是用爱在跟随我们,经由天生的模仿力。
如果我们不满意他们的行为,首先必须检视家庭的文化,或者是家庭的规律、家事玉休闲活动、孩子的游戏以及孩子的艺术体验这四个角。。。当我们没有特别留意每个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某些范围的需求时,他们通常会非常清楚的提醒我们。
其次,我们必须看着我们自己内在的规律。外在的规律或是结构,需要强健的内在规律支持。对孩子来说,“我们是谁”比“我们做了什么”更为重要,而我们可以提供小孩的最佳礼物,就是当个快乐、休息充足且满足的父母。每个养育孩子的父母,必须不断自问:“我该如何好好照顾自己,才能照顾好孩子?”
做TIME OUT时有一张小摇椅是很棒的,因为摇椅可以带给孩子节奏性的摆动,让他恢复平衡。
当我们建立了底线,并用坚定与温柔的行动回应孩子的情绪,我们便给了他们强壮的基础,让他们在这基础下成长,这给了他们安全感。他的世界是稳定的且牢牢的建立在爱之上。悠游自得在这奇幻、被保护好的世界中,安心做个小孩。
若我们没有可以营造一个坚固的容器,而是优柔寡断,因孩子一时兴起的念头而举棋不定,便创造出不稳定的气氛,孩子也会容易变得不稳定。世界是广大而复杂的,孩子只有短暂的时间能在良好的环境中被呵护长大。很快的,他们将会需要做出判断并下决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成为稳定、尽责的榜样,看清事实与做出正确的决定,以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如果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送给他们一个真正的童年。
在孩子早期的岁月,记得“坚持要比完美来得好”。如果你已经决定了某事,然而在进行时却发现其实是可以更好的,那就继续按照你的计划逐步进行,直到完成。将新想法留待下一次吧!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调整教养子女的方式,做到父母该做的。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放轻松并享受这过程,具有自信的行动力可以给孩子的,不只是能力的模范,还能让他们体验到他们是被有能力与关爱的双手所呵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