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体验教育的高度和教育的艺术性——重温《孩子成长历程》
(2014-02-28 21:53:52)
标签:
转载 |
体验教育的高度和教育的艺术性——重温《孩子成长历程》
20120405
最近读完了两本华德福教育理论的小册子,不由得又重温了《孩子成长历程》,对书里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观点和小册子的是一样的)。
回忆最近一段日子里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确定我已经走到了新的教育高度。
伯纳德·李维胡徳的《孩子成长历程》,几乎在每一个章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年龄反复讲述思考、情感和意志这三个内容。
“思考是人类内化外在世界的一种功能;意志是人类外化自己内在世界的一种功能;而情感的一个特征就是,情感在自我外在世界敞开和封闭这两种状态之间来回摇摆。”(第151页)
“我们的观点是以思考与中枢神经系统、情感与某些器官的节奏(主要是位于胸部的器官)、意志和运动器官(主要以肢体器官为代表)之间初始的心-身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第108页)
“我们所熟知的三位一体的原理(身体、精神、灵魂)也反映在人类的思考、情感、意志这样的三位一体中。用示意图式的词汇来讲,在人类身体上,头、心、肢体代表着这三位一体。” (第108页)
“在2岁时,……头部首先完成发育。2岁以后,思考作为一项活动,就开始显现了出来。……到了4岁的时候,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力开始浮现。孩子5岁的时候,腿开始成长,随着这一过程变得越来越清晰,幼儿体型就发生了变化,孩子的意志就出现了。……孩子7岁那年,他的头部和面部特征的比例和外观表情上将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新的思维过程开始显露,使得孩子能够开始进行形象思维。……8岁到10岁这一段时期,孩子身体躯干再次发生变化,10岁时,孩子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结果就是10岁危机的出现。伴随着四肢的显著发育,前青春期开始了,接着意志出现变化,现在孩子为面对世界做好了准备。”(第109-110页)
“人类的思考、情感、意志这三种灵性力量就是变形后的器官力量,当人体器官的成长和发展不再需要这些器官力量的时候,这些器官力量就以心理活动的形式被释放出来,表现为人类的灵性力量。(第109页)
当我认识了人类的灵性力量包括什么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站到了更高的教育高度。我能以新的姿态和心情,看待儿子的变化(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思考、情感和意志),并以幽默的语言,应对他给我的有可能在以前是伤害我的语言。或许,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性吧。
在书第87页,“如果青春期刚一开始,孩子的父母就隐身幕后,放任少年自然成长,那么孩子就不会体验到任何冲突,他可能也会因为缺乏父母给他们设定的一种合适的界限,从而在行为上迷失自己。相反的情况不言自明,父母如果太强权太独裁,父母的做法就会带来反面的效果,将使得孩子体验到的冲突太尖锐、太集中。”
这段话,给了我最好的理论指导。我觉得自己最近做的还算不错,既没有放纵,也没有强权。
我发现儿子最近的情绪变化非常大,一会儿还好好的,一会儿就不高兴,经常说烦死了。
母亲以前说过,孩子就是猫一天狗一天的。现在正应验了她的话。我觉得,我必须在孩子烦恼的时候、脾气坏的时候,具有高度的耐心和幽默(当然,我既不能放纵也不能强权),还需要谦卑,这样在他心情好的时候,他才能听进去我的建议,而不至于让我错失教育的良机。
果然,昨天一个儿子心情好的时刻,他非常理性地与我谈话,让我惊讶于儿子此刻像一个成年人。他说:“我最近总是烦,干什么事情都干不进去。”
我轻松而温暖地说:“你现在在成长呢,身体会有这个反应。我记得周尔晋的书里谈到心烦的时候,按什么穴位。好像中里巴人的书里也有。我会帮助你的。”
我的确帮助他了,我暂时不强求他用心学习那些需要思考的东西(目前我的最低要求仅仅是读三遍古诗、十分钟的英文故事,但他有时也会没有心情做)。我陪他玩健康的游戏,以避免因我的放手不管,而使他不自觉地沉沦到电视和电脑中。当然,他也看电视、用电脑,但都是需要他遵守使用的规则——我们达成共识的规则。
同时,我也真的去找了周尔晋的书和中里巴人的书,我找到了穴位。中里巴人说:“百病从心生。”人的各种情感都会通过心的感受而反应出来。这似乎与《孩子成长历程》中谈到的情感与胸部的器官——心,有密切的关系,这个观点不谋而合。
身体、精神、灵魂,它们三者的关系,穿插在人的生命的每个阶段。
“……一个真正的老师的工作就是维持这期间年轻人本能冲动的过度强烈表现与年轻人人格发展缺失之间的平衡。” (第117页)
在对儿子的教育中、在对我自己的自我教育中,我应该努力做到这种平衡的维持作用。此刻,我深深体验到了站在教育的高度所带来的效果,体验了教育的艺术性所包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