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薯芋类植物(一):芋头

标签:
海南农作物薯芋类芋头海南方言杂谈 |
分类: 农业与语言 |
海南的薯芋类植物(一):芋头
辛世彪
海南岛自古薯芋类植物非常丰富。根据文献记录,薯芋等根块植物曾经是海南岛民的主粮。《山海经·海内南经》:“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郭璞注:“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不食五穀,噉蚌及藷、藇也。”薯芋之食,至今不绝。这里根据海南岛语言材料,对比植物分类成果,将本地薯芋类植物作一番梳理。所用图片大多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和《海南植物志》。
1. 芋
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又名:芋头、芋艿、芋奶,芋根,毛芋、青芋、芋魁、香华、芋子、香芋。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Araceae),芋属(Colocasia)。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植物栽培;叶片盾形,很大,根小可食。
芋头在海南岛一些语言中的读法:
海南话:文昌[ou34],海口[ɔu23];
临高语:临城[mak⁵₈⁵sak³₇³],长流[sak⁵₇⁵];
黎语:加茂[kɯa⁵₅³],元门[ɡau¹₄¹]。
据我调查,芋头分坡芋和水芋。坡芋是野生的,海南话也叫山芋,应该是《海南植物志》中“野芋”。水芋是日常种植食用的,个头较小。文昌话中还有番芋,个头较大,外来种;有红芋,外来种。天南星是药用的芋头。
《海南植物志》中另有琼海芋、假海芋、海芋等物种,但没有图片,单凭描述,我等外行看不出是什么。
(芋属叶子)
(大片种植的芋头)
(《海南植物志》中的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