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对鸡的记载
(2014-04-20 20:36:34)
标签:
山海经鸡鸡山岭南杂谈 |
分类: 农业与语言 |
《山海经》中对鸡的记载
辛世彪
《山海经》一书中有形形色色的动物,郭郛等人认为这些动物代表古代不同部族的图腾,如马族、牛族、羊族、猪族、犬族、虎族、熊族、鹿族、鸟族、龙(蛇、鳄)族等,却唯独没有鸡族。《山海经》中提到鸡的地方有几处,包括鸡本身以及与鸡有关的地名。以下引文的注音来自于振报《山海经音释》(网络版)。
1. 《山海经》中提到鸡本身的段落。凡四处。
①《西山经·西次二经》:“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qián)而不糈(xǔ):毛采。”(2.2.18)
②《西山经·西次四经》:“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qí),糈(xǔ)以稻米,白菅(jiān)为(wéi)席。”(2.4.20)
③《北山经·北山首经》:“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zhì)瘗(yì),吉玉用一珪(guī),瘗(yì)而不糈(xǔ)。”(3.1.26)
④《东山经·东次二经》:“毛用一鸡祈(qí),婴用一璧瘗(yì)。”(4.2.18)
⑤《中山经·中次二经》:“其二神用一雄鸡瘗(yì)之。糈(xǔ)用稌(tú)。”(5.3.6)
⑥《中山经·中次四经》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qí)而不糈(xǔ);以采衣(yì)之。(5.4.10)
⑦《中山经·中次五经》:“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jī)一牝(pìn)羊,献血。”(5.5.16)
⑧《中山经·中次六经》:“用一雄鸡,禳(ráng)而勿杀。”(5.6.1)
2. 《山海经》中与鸡有关的地名。只有鸡山与鸡号山,地方不同。
①鸡山
《南山经·南次三经》:“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wò)。”(1.3.9)
《中山经·中次十一经》:“又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美梓(zǐ),多桑,其草多韭。”(5.11.15)
②鸡号山
《北山经·北次三经》:“又北五百里,曰錞(dūn)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háo)之山,其风如䬅 (lì)。”(3.3.47)
通观《山海经》对鸡记载,有两点需要注意:1. 除了《南山经》中的地名“鸡山”,其余有“鸡”之处都在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2. 《南山经·南次三经》中的范围,谭其骧认为最难证实,郭郛认为在粤闽地区,但在1.3.9条下引郝懿行注说,鸡山在云南。因此,就《山海经》中的记录来看,岭南一带没有鸡。这与考古学的证据相合,也与语言学的证据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