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语的元音和变元音

(2010-02-21 17:36:40)
标签:

杂谈

人文/历史

文化

知识/探索

分类: 印欧语言学

德语的元音和变元音

辛世彪

 

现代德语有30个字母,其中26个字母跟英语一样,另有3个变元音字母ä[ε:]、ö[ø:]、ü[y:]和1个双辅音字母β(ss)。

德语的元音和变元音

1. 德语元音系统

德语有17个单元音,有长短对立,短元音舌位一般比相应的长元音低。具体如下:

①长元音8个:[a:]、[i:]、[u:]、[e:]、[o:]、[y:]、[ø:]、[ε:]。

②短元音7个:[a ]、[ɪ ]、[ʊ ]、[ε ]、[ɔ ]、[ʏ ]、[œ ]。

③弱读元音2个:[ə]、[ɐ]。

德语另有3个复合元音:[ao](au, ao)、[ae](ai, ei, ey)、[ɔø](eu, äu)。

2. 元音长短规律

①发长元音:元音字母双写,元音字母后面跟不发音的-h,元音字母后面跟单辅音字母或者没有辅音字母。

②发短元音:元音字母后面跟两个及两个以上辅音字母。

a. 元音字母双写,发长音。如:aa、oo、ee,发长音[a:]、[o:]、[e:]。举例:Haar(头发)、Boot(小船)、Tee(茶叶)。

b. 元音字母后面跟不发音的-h,发长音。如:ah、oh、ih、uh、eh、äh、öh、üh,发长音[a:]、[o:]、[i:]、[u:]、[e:]、[ε:]、[ø:]、[y:]。举例:Bahn(轨道)、sah(看)、ohne(没有)、ihn(他)、Uhr(钟表)、sehen(看见)、nähen(缝)、Söhne(儿子们)、früh(清早的)。

c. 元音字母后面跟单辅音字母或者没有辅音字母,发长音。

如:da[a:] (这) 、na[a:](哪)、oder[o:](或者)、wir[i:](我们)、du[u:](你)、nun[u:](这样)、sehr[e:](很)、Gläser[ε:](玻璃杯)、lösen [ø:](分开)、Typ[y:](类型)、üben[y:](练习)。

d. 元音字母后面跟两个及两个以上辅音字母,发短音。

如:alt(老)、ist(是)、elf(十一)、Nacht(夜晚)、Land(土地)、Morgen(早晨)、Tasse(杯子)

3. 长短元音的来历

①原始印欧语有5个单元音,[a]、[i]、[u]、[e]、[o],各分长短。还有一个无音质的央元音[ə](称作schwa)。共11个音位。有12个复合元音,e a o 分别同i 和 u 组合而成。ei ai oi eu au ou及其长音形式。长元音也可以用ā ī ū ē ō表示。

②原始日耳曼语有5个长元音[æ:]、[i:]、[u:]、[e:]、[o:],4个短元音[a]、[i]、[u]、[e],还有一个央元音[ə]。印欧语的长元音[a:]和[o:]在日耳曼语中合并为[o:],印欧语的短元音[a]和[o]在日耳曼语中合并为[a]。原始日耳曼语中的[æ:]是后出的。复合元音中的ai oi合并成了日耳曼语的ai,ei变成了长的单元音[i:]。试比较:

拉丁语māter(母亲),古英语mōther(母亲);拉丁语octo(八),哥特语ahtau(八)。

③古高地德语时期,有5个长元音[a:]、[i:]、[u:]、[e:]、[o:],6个短元音[a]、[i]、[u]、[e]、[o]、[ε],还有央元音[ə]。这时候发生了元音变音(i-umlaut):即词中a o u音节后面的音节里,如果遇i或j,则a变为ä[e:](或写作e),u变为ü[y:],o变为ö[ø:];如果位于ht hs或者与w构成的复合辅音前,则不变。

后来还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元音变化。如:

公元7-8世纪,德国西北部方言发生了[ai]>[e:]、[au]>[o:]的变化,然后逐渐进入南部方言。

11-13世纪非重读音节中的长元音a i u e o弱化为[ə]。这个弱化的[ə]写作e,后来消失了。

因此,如果不看音变关系,单看音系结构,现代德语的元音系统相当于古代的[a]、[i]、[u]、[e]、[o]各分长短以及古代的[ə],再加古高地德语时期产生的变元音 [ε:](ä, äh)、[ø:](ö, öh, oe)、[y:](ü, üh),还有它们的变体,短的[œ](ö后面跟双辅音)、短的[ʏ](ü后面跟双辅音),最后还有一个新的形式[ɐ](er在辅音前或r在词尾),共为17个元音。

4. 变元音的来历

变元音或称元音变音(i-umlaut),实际上是一种同化作用。后元音或者低元音在后面跟一个前高元音i或半元音j时,为了发音上顺口,前一个音节的后元音或者低元音向后一个音节的[i]或[j]靠拢,于是,低元音[a:]变为稍高的元音[ε:],圆唇后元音[o:]变为同样舌位高度的圆唇前元音[ø:],圆唇后元音[u:]变为同样舌位高度的圆唇前元音[y:]。由于长短元音规律的作用,变元音在双辅音前(也可以是三个辅音字母前)又产生出新的短元音[œ]和[ʏ]。

变元音出现在名词复数和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中,由于这种独特的语法作用,德语中单独写作ä ö ü。试看下面例子(括弧中是相应的英文形式):

Mann/Männer ("man/men"), lang/länger ("long/longer"), Fuß/Füße ("foot/feet"), Maus/Mäuse ("mouse/mice"), Haus/Häuser ("house/houses").

因此,ä ö ü这3个变元音字母,实际上包括3组长短共6个元音音位,[ε:]-[ε],[ø:]- [œ],[œ]- [ʏ]。由于短元音[ε]也出现在e后面跟双辅音字母的词中,新产生的元音就是另外的5个。

元音变音出现在中世纪早期,公元450年或500年前后,在除了哥特语之外的所有日耳曼语言中普遍发生。首先在北海地区发生,进入不列颠岛之前的古英语和古挪威语中先发生,然后推进到古高地德语中。但也不是一次性完成,到公元900年时,高地德语中先有a>ä,然后才有o>ö,u>ü。

以下是日耳曼语中的元音变音对比,依次是德语、英语、荷兰语、瑞典语:

German

English

Dutch

Swedish

fallen/fällen

to fall/to fell

vallen/vellen

att falla/att fälla

Fuß/Füße

foot/feet

voet/voeten (no umlaut)

fot/fötter

alt/älter/am ältesten

old/elder/eldest

oud/ouder/oudst (no umlaut)

gammal/äldre/äldst (irregular)

voll/füllen

full/to fill

vol/vullen

full/att fylla

lang/Länge

long/length

lang/lengte

lång/längd

Laus/Läuse

louse/lice

luis/luizen (no umlaut)

lus/löss

(对比材料来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Germanic_umlau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