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行记十四】凤凰之旅(2)· 夜卧吊脚楼

标签:
旅游 |
湘西之行,从张家界经德夯到凤凰已是灯火辉煌,于是便在沿沱江河畔的土家吊脚楼住下。
站在窗前,沱江美景尽收眼底。碧流在窗下无声滑过,几艘游船在江里无声游弋。一字排开的吊脚楼延绵在对岸。夜幕虽降临,沱江倒越发不肯安静,卖艺人的山歌和着笛子、二胡,夹杂着食客们的叫好和掌声不时传出,这声音沿着河道在山谷里久久回荡。虹桥和江边的吊脚楼、城楼、城墙都用灯饰勾勒出橙色的轮廓,与它们在沱江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沿江的小巷店铺里灯火通明,江边景观路灯明晃晃地燃起耀人的光芒,连我住的这吊脚楼也点亮了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这些各式灯火让沱江流光溢彩,光怪陆离。
夜半与湘江晓月聚会的朋友喝酒归来,一轮圆月挂在瓦蓝的天空,所有景观灯都已关闭,江边只剩下一两户人家的窗子还亮着微弱的灯光。于是月光才得了机会朗照,把清辉洒满小城,虹桥、吊脚楼和远处的跳岩都清晰可辨;沱江泛着粼粼波光在静静地流淌,不是张扬的哗哗啦啦,而是带动空气一起流淌,在静下来时直达你耳膜却又不可名状,这一切都是那么朦胧,朦胧中小城更显得美丽。小城静了下来,没有了上半夜的尘嚣与虚浮。
回到吊脚楼,伴着夜的声音,感受着沈从文笔下的故乡,我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吊脚楼下的江边蹲着一群五颜六色的妇女,手持榔槌在石板上有节奏地拍打着衣物,“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这都市久违了的“嘭、嘭、嘭”捣衣砧声随着江风吹入了小城,从几百年上千年,飘到当今,“咚——咚——”声中散出些许清江飘绿的湿气。小城里人们其实也有洗衣机,可是江边的人家仍然舍不得扔掉古老的榔槌,这大概也就是小城古风古韵之所在吧。
不知是吊脚楼点缀了小城,还是小城点缀了吊脚楼。吊脚楼里盛着的,或许就是一杯让人品不够的以巴土文化酿就的美酒。吊脚楼现作为凤凰古城生命的一部分,如一部乡村之牧歌,似溪沟河畔依依呀呀转动不停的水车,日夜不息地传唱着土家风雨飘摇的历史、小城摇曳多姿的人生和咀嚼不尽的故事,沧桑、悠远、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