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学庆
马学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515
  • 关注人气: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西行记十一】湘西散记6 巫祭·蛊术·赶尸·哭嫁

(2008-07-26 19:23:10)
标签:

旅游

【湘西行记十一】湘西散记6 <wbr>巫祭·蛊术·赶尸·哭嫁

巫祭·蛊术·赶尸·哭嫁——神秘的湘西

踏上张家界和凤凰,这方神秘、灵气、美丽的土地,深深的震撼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造就如此灵秀之地;折服于土家人和苗家人的勤劳与智慧,成就了流传千年的神秘湘西文化。

巫祭、蛊术、赶尸、哭嫁,构成了神秘湘西的主体。导游小周关于上海男子与土家族姑娘相爱中蛊的故事、赶尸匠只能是奇丑无比的男人、哭嫁骂媒婆等绘声绘色的讲解,让花果山BBS湘江晓月聚会的朋友们更加惊叹湘西的神秘,一窥其中奥秘的欲望亦更加强烈。

【湘西行记十一】湘西散记6 <wbr>巫祭·蛊术·赶尸·哭嫁

游走于土家铺子超市,品尝着各式各样的牛制食品,感受着湘西苗家、土家族的牛文化。作为当地“牛文化”之一的斗牛节上,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就是由被苗家尊称为“波摩”的本族巫师为祭牛超度,并虔诚地唱起深沉的古老祭歌,此乃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巫祭。巫祭在湘西源远流长,起于远古部落,屈原的《九歌》中集中体现了巫祭文化,诗歌中共祭祀了十位神灵,为五男五女,体现了古人的阴阳观念。求签问卦、乞求上苍的这种崇尚神灵思想一直延续了下来。傩(音nuó),一个奇奇怪怪的字,许多文化程度不低的人也不认识它。它早已进入生僻字的行列,不定什么时候,还会从现代青年的知识词典中完全消失。但“傩”是至今仍活跃于湘西文化的原始祭拜仪式,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湘西行记十一】湘西散记6 <wbr>巫祭·蛊术·赶尸·哭嫁

湘西的姑娘不仅爱唱歌,还会蛊术。导游小周说:“车上的阿哥注意了,要是看上我们湘西女子,千万别动手动脚,因为湘西女子会下蛊,中了蛊的阿哥就要留在湘西大山中做完三年苦力,才能回家。 ”这是导游活跃气氛的戏言,但湘西的蛊术似乎不是传说。小周还绘声绘色的讲了一个上海阿哥想抛弃相爱的土家族阿妹被下蛊后所遭受的折磨,后来回心转意如今落户张家界做生意,就像真的一样。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子,有蛇蛊、蛙蛊、蚂蚁蛊等等,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只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专门养在草鬼婆处,相传苗族女子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严惩花心的阿哥,当丈夫对自己变心时,就会去找草鬼婆要蛊,掺到食物、饮料中,那中了蛊的阿哥不久就会自生自灭,享受应有的惩罚。所谓的放蛊方式和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但却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放蛊几乎在湘西地区都有流传,它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

【湘西行记十一】湘西散记6 <wbr>巫祭·蛊术·赶尸·哭嫁

我们常用“行尸走肉”这个词,形容那些庸碌无能、百无一用的“活死人”。然而就在100多年前,湘西这块土地上流传着一种巫术叫做“苗司赶尸”,也叫做“辰州符”。赶尸能驱使已经死了的人走路,那光景才真正算得上是“行尸走肉”哩!赶尸是湘西另一神秘现象,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小周讲的“赶尸”,让车上的我们一个个感觉毛骨悚然。据说,早些年,若到湘西旅游,在黑咕隆冬的小山道上,或许就会碰上“赶尸”,每隔七八尺远一个一个用草绳串起来的尸体,头戴高筒毡帽,额上压着画着符的黄纸,身披宽大的黑色尸布,在手执铜锣、念念有声的赶尸匠带领下,一步三跃,一颠一簸,顺着灵魂的召唤赶着回家。原来,大多人特别眷恋自己的乡土,不管怎样,叶落必须归根。湘西作为边城,自古有许多客死异地的人。他们死了,但是他们的家人期盼他们回家,但山高路途崎岖,湘西人很穷,车运、船运皆不可能。因此,在湘西民间,就有专门会巫术,练就了还魂功、站立功、过桥功、哑狗功等36种功术,能够将尸体唤醒、引领尸体回归故土的赶尸匠,这是比较经济的一种运尸方式。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死人决不是用人背着走,确是死人自己象麻雀似的跳着走,三五具尸体只有一个人赶。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湘西的赶尸和湘西的蛊术一样,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

【湘西行记十一】湘西散记6 <wbr>巫祭·蛊术·赶尸·哭嫁

哭嫁,是土家族婚姻的奇异风俗。土家族的婚姻,不论是旧婚还是新婚,都要经过求婚、认亲、拜年、送日子、娶亲五个阶段。婚前一个月或半个月,新娘就要开始哭嫁,要哭爹娘,哭兄嫂姐妹,哭祖先。新娘的母亲要陪着女儿哭,一直哭到新娘两眼肿得像桃子,喉咙发不出声音。出嫁前的一天晚上,哭嫁还要上演到高潮,就是新娘的好姐妹大约十个人要陪新娘一起哭。我们很纳闷,结婚是欢欢喜喜、高高兴兴的事,为什么要哭呢?而且要哭那么长时间,还要将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呢?原来,按照土家族的习俗,土司王是土家的最高首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家的姑娘要出嫁,第一天晚上都要将新娘孝敬给土司王。土家族人为此非常气愤,于是就一改结婚办喜事敲锣打鼓、热热闹闹的做法,改为嚎啕大哭,用哭声来驱散土司王的关注,但是,土司明察暗访,很严格,所以,姑娘们就用长时间的哭来丑化自己的容貌,逃避土司的关注。

湘西,一个充满神秘甚至惊悸然而却无限美丽的地方。湘西的神秘仪式和奇风异俗,与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不无关系,个中奥秘,是耶,非耶,只能有待科学的考证和进一步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