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迟读的课(六)

(2009-12-07 17:16:02)
分类: 临窗记事

       􀂙体恤他人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物都有主,要使用任何一件东西,一定要取得別人的同意。不能主人不在就先拿来用等人家进来才说“借我用一下”,人家只能点头,但是脸色很难看。現在很多人要跟人家借笔,直接把笔拿起来,“这枝笔借我用一下,好不好?”可能這一支是他最喜欢的,這都是不夠恭敬应该是说“您可不可以借我一支笔?”要借你哪一枝由他决定。所以,要处处替人着想,借東西也应该注意分寸,不可順自己的意思。有个小女孩六岁,那天刚好天气比较冷,老師就拿了其他同学的棉鞋给她穿,她就是不穿,她说“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为偷”,同学沒有同意给我穿。确实,小孩是学道的利器,很老实。這条教诲也要成为家庭中的共通语言和共识,毕竟家人比较亲密,但是距离虽近,礼不可失,否則久而久之,怨会积累,总有一天可能会爆发。
     对人的恭敬与爱心是落实在家庭的点点滴滴,也在平日与人的互动当中。所以,当你跟别人讲话时,要先观察对方是否有空。现在孩子是妈妈还正在炒菜,孩子一有问题马上跑过来,一定要妈妈立刻给他回答,这是对父母不恭敬。应该要体恤父母,等煮好了再来处理。同理,我们在麻烦别人的时候,也要观察对方目前的状态,我们能时时体恤,对方就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
      ◎【人不闲,勿事搅】,这也是落实慈悲心,落实不恼害众生。要时时【视思明】,当对方正与人交谈,就不可插话。即使现在他没事,也不能走过来就跟他说个不停,要先问:“请问,你现在有空吗?”说不定他正在思考一件事,你会打乱了他的思路。打电话亦同,很多人打电话就聊个不停,可能对方正有客人在旁,他又插不上话告诉你,而让朋友不知所措。所以,打电话时也要问对方:“你现在有空吗?讲话方便吗?”所以,仁慈之心要随时体现,绝对不是掛在嘴上:“我对人很好,我很有仁慈之心。”纵使是亲人,进退之间,也要站在对方的感受设想,体諒他人,就能相处融洽◎【人不安,勿话扰】,你看到家人心情很不好,愁眉苦脸,这时不要嘮叨。但是也要表达关怀之意,这时你就倒一杯温开水给他。本来他对人生很绝望,你这样一做,突然他的心情就缓和了,这杯水再喝下去,心情也好一半了。人只要能感受到有人关怀他,慢慢就会产生力量,等他情绪平和,他会先找你谈,因为你处处能感受到他的需要。所以,做事不要急躁,要审时度势。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我們跟人家借東西,是朋友给我们方便协助,所以一定要铭记在心,按時归还。假如怕忘記,就要记在行事历上,最好在前几天提醒自己一次。如果自己比较粗心也要想办法来对治,慢慢改正这个习气。人生的信用要好好去维持,因为在人生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瓶颈,到时只要你很有信用,朋友也会欢喜来帮助,就可以化解一些困难。
       ●谨护口业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当别人在说长道短,这时不是我们说话的时机,要赶快离开。待在是非之地,可能会惹祸上身,要有敏感度。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被人划分你是这一派的还是那一派的,我的行为处事是站在中间,两派都处得不错。所以,有人在论是非时,我们要离开,不要捲进去。我们站在中间并不是不关心,而是对双方的一种提醒,因为人都会犯过与不及,往往分派的时候,已经是对某些观点太偏颇了。等他们察觉到做得太过火,就会来问你,此时你所说的话就能把他的偏失导正过来。这要有前置作业,就是平常要对他们关怀,自己也尽本分,才有资格去劝别人。除此,我也常买一些东西送人,多请客、多送礼,这些关怀和信任都是为了往后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我跟同事都处得很好。
      ◎【見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你还没有见到真相,只是听人家说说而已,不可以马上讲出去。所了解的道理还不清楚,就不可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误导别人,甚至於把圣贤学问讲错了,就可能误人一生的智慧。而【見未真】就说,【知未的】就讲,这个人的存心是什么?逞能,就是希望别人看到他说“你怎么这么厉害”,自己觉得洋洋得意,其实这个存心是不善的。有一次,有朋友来找我,他就提到:“我听某个人谈到你的事情,但是我觉得不大可能,所以我亲自来问你。”我也很客气,就把实际情况讲给他听,所以这位朋友后来跟我的关係很好,也一起推广中华文化。他处理谗言非常理智,他没有轻传而是当面来求证。曾參的母亲有一次听到人家说:“曾子杀人了!”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不相信,听到第三次,心里就动摇了。所以,我们对人要真正认识,交情才会深,了解朋友做人做事的分寸、原则,自然不会因为别人的谗言,而误会好朋友或好的同参道友。纵使听到他人对我们有所批评,我们也应该先反躬自省。纵使他说的真实性只有十分之一或是百分之一,我们也应该反省这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我们不要受影响,也无需动怒,因为他在帮我们消业障。当对方在讲谗言时,事实上他的内心也很空虚、痛苦。所以,我们念念也要把功德迴向给他,这样无形中就可以把这段怨结慢慢化解。假如他讲你的谗言,你马上回应他,还要去解释,可能就会愈來愈复杂。所以,要忍得下来,谗言就像“举火焚空,终将自息”。你不去辩驳,等事情过后,反而会赢得大家对你的尊敬。百丈禪师说,“是非人我以不辩为解脱”,不用去辩解,所谓日久見人心。纵使我们听到的是事实,但这个话会影响朋友一生的名誉,我们能不能传出去?不应该传,我们应该私下劝导他。假如这些谗言不是事实,我们就去安慰、鼓励他,“没关係,消业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从这句话我们也能了解,人对于不好的言语,好像一听就很容易受影响,所以耳根很轻。我们应该慢慢提升对言语的判断能力,带动“隐惡扬善”的社会风气,多谈他人的好处,少谈他人的缺点。如果常常都是负面的事例太多,会造成人心不安。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奸巧语就是綺语,俗话说的花言巧语。花言巧语,心是有所目的,居心叵测,心就不忠,失去恭敬,所以不可以用花言巧语去欺骗别人。秽污词就是脏话,粗俗甚至是骂人的话,这叫惡口。惡口会让人很不舒服,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常常口出秽污词,绝对得不到别人对你的尊重,甚至於别人还会在背后批评你、轻视你。言语也代表一个人的形象。现在办公室讲一些綺语、黄色笑话,这个风气不可开。人与人之间这么随便,很有可能整个团体气氛就搞坏了,甚至於破坏人家的心绪,破坏工作情绪,如果你是主管,更应该制止这种风气的坛长。当大人讲话很轻慢、随便、嬉笑,请问小孩学到什么?他就不懂得庄重,不懂得尊重别人,这个流弊很大。所以,我们在小孩面前讲话,更要注重形象,注重遣辞用句,这都是大人很容易疏忽的。因為一谈论起来,情绪就跟着波涛汹涌,都没顾及到有小孩在旁边。
      ◎【诈与妄,奚可焉诈跟妄就是欺骗、妄语。一个人為什麼会欺骗别人?可能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心已经偏颇、不忠了。甚至於他要掩过饰非,自己犯了错误不敢承认,打妄语來欺瞒。但是用妄语能否把过失遮挡住?要隐瞒自己的过失还要找二、三个藉口理由來蒙混、掩盖,但吹牛到最后就会吹破了。有一个学生把缴午餐费的钱拿去挥霍,他说是因为家里很穷,为了照顾弟弟,所以把钱拿來买了奶粉给弟弟吃,他讲得我眼泪都快流下来。我刚接这个班二、三天,对他们还不熟,我马上说:“来来来我跟你回家,买一些东西给你弟弟吃。”这个学生马上说:“老师,不用了。”后來我就留心观察,觉得他的话跟他母亲说的有很大的出入,而这个母亲是他的继母。但是我们切忌听片面之词,一方面要综合一下,一方面要自己实际了解。有一天,我经过一个电动玩具店,就走进去看看。结果看到好几个我的学生,他们还站起来:“老师好。”我真的很惭愧。这个班上,隔代教养跟单亲家庭的孩子将近有十个,看了很心痛。而这个学生真厉害,躲到最里面的一个小房间,我就探到底,当这个孩子看到我的时候,脸色都发青了,因为他骗了我,最后被我抓住。后来我问他说:“那一段时间你骗老师,你的感觉如何?”他说很难受,每天都提心吊胆看老师的脸色如何。确实说妄语的那段日子不好过,人还是过坦坦荡荡的生活好。
      ◎【过能改,归於无
弟子規》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假如掩饰,只会是错上加错。孩子从小一定要形成讲真实话的态度,假如孩子从小妄语,奸巧语的这些习惯养成了,孩子还没有进入社会,他的社会信用就已经破产了。所以,从小一定要让他扎下讲话守信、真实,绝对不妄语的根基。
      ◎【惟其是,勿佞巧
事实如何,就直接讲出來,绝对不可找藉口掩过饰非。譬如,我们答应爸爸、妈妈买什么东西而没做,一定要马上说“对不起,我错了”。只要我们有过失,没有守信,一定要当场道歉,对方也比较能接受。假如这时你又解释很多理由,人家心里愈不舒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