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迟读的课(二)

(2009-12-02 16:09:56)
分类: 临窗记事

    (二)存心
      仁愛存心
对於言语的修养,我们要从几个方面來进行探讨。首先从言语的存心谈起。为什么要讲话?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希望别人了解,进而有好的沟通。沟通的目的在相互了解,进而互相帮忙、互相成就。存心善,自然而然就能成就别人;存心不善,就要马上警觉这种言语态度不对。
        而用人除了德行之外,
也要看他讲话的分寸。所谓家和万事兴,团体亦如是。所以,从言语的存心去看,就不容易看错人。如果看错人不能怪对方,要怪自己学问不够。
        晨则省,昏则定:【晨则省,昏则定】是要让父母欢喜、放心。有人說:“我就是嘴巴不甜”。其实障碍不在外,在自己的一念心。假如我们讲的话能够让父母欢喜,有这一份利益父母的心,孝顺父母的心,岂有嘴巴不甜的说词,事在人为。
        有个孩子学了《弟子规》,回去很认真地落实,隔天就站在他父母的门前,等著父母起床。父母一出來,他就跟父母鞠躬說:“爸爸、妈妈早上好,昨晚睡得好不好?”他爸爸、妈妈吓了一跳,赶快给幼儿园打电话說:“昨天发生什么事了?孩子怎么今天会给我们问安?”老师说昨天教到了
晨则省,昏则定。其实孩子很好教,只是我们没有教。孩子早晨起床,去跟父母恭敬问安,妈妈一看,孩子额头发亮,证明昨天睡得很好,父母就很安心,一天工作也很有动力,这是早上问安的好处。晚上或者下课回來,跟父母报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您今天过得好吗?”当他问候父母时,父母一看,孩子的气色不错,代表今天在学校过得很好,应该没有跟同学发生冲突,父母也很放心。所以,早上问一次,晚上问一次,就是让父母放心
        出必告,返必面:要出门的时候,先跟父母讲清楚我们的去处,他们才会放心。假如你出外念书,最好能够让父母亲自去看看学校和住处,看到了学校的环境不错,他们就能放心,所以为人子女要善体亲心。出门之后,也要把可以联络的电话、住址,事先让父母知道,以便临时有事马上可以通知到。当我们回家的时候,要主动跟父母问好,让父母知道我们回來了,他们就会放心。不仅对父母要出门必告、返回必面,应该是只要我们交代清楚就能减少别人的担忧。甚至於在上班时,若要出外出也要把行程告诉上司或者同事,让他们在紧急状况下还能通知到你。这就是处处能够替人作想,这也是对人的恭敬。对人恭敬就会常常想到如何做才能让他们放心,减少担忧。
      隐恶扬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当他能宣扬别人善行时,他的存心就是【道人善,即是善】,希望别人知道之后,能向这些善人学习。【人知之,愈思勉】,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跟这些圣贤人学习。大家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和风范,会生起效法之心,这是必然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利益他人,绝对不要等三年、五年,甚至有人说要等下辈子,其实不用等那么久。一个人一念善心,就已经得到了利益。俗话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助人就是喜事,助人为乐。所以,当我们在助人当中,还没得到回报以前,自己的身心已经非常欢喜、健康。同样道理,当我们去害人、骂人,对方虽然还没有来报复,但是害人的心一起来,身心已经受到了摧残,良知也在一点一点被埋没,正气提不起來,每天就担心自己的错事东窗事发,这样身心绝对是当下就受到伤害。
       
日本有一位江本胜博士,他用水做实验,当我们面对一杯水说感谢的话、祝福的话,无论用任何一种语言讲,这杯水在高倍显微镜之下,显现出來的影像都是非常漂亮的结晶体。可見水能够感受到人的意念所传递的能量,水能接收得到,就说明所有万物都能接收得到。所以,我们一念善、一念恶,都能影响水的状态。为什么说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因为人体有百分之六十八到七十都是水,你的意念可以影响一杯水,同时也会影响你全身的水。你一念善,体内百分之七十的状态都是好的,你的身体一定很健康。而你的意念又是祝福,又是感恩,你的身心就会处在非常良好的状态上,当然身心健康。假如你所起的念头不善,体内百分之七十的水都会产生不好的变化,久而久之你的细胞就会突变,而癌症就是细胞突变所形成的。所以,雷久南博士在实验当中证明,大部分的癌症病患,在十到十五年当中,人生都发生过一些自己无法接受的挫折,所以情绪瞬间跌到谷底。这样不好的情绪维持了十五年之后,整个身体状态就会快速发生病变,就会形成癌症。因此,人的心念才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当我们利益他人的念头一起,已经得到了大好处,不用等到别人來回馈。当起恶念的时候,不用等恶报到了,当下身心已经受到错误念头的折磨和摧残。有一个小孩听了《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之后,他一进家门,保姆就跟他说:“我好讨厌你!”她是跟这个孩子开玩笑的,结果这个孩子马上抱著身体说,你不可以对我这样讲话,我的身体有百分之八十都被你害了。小孩身体的水含量接近百分之八十,比成年人更高。孩子一听,马上就学到了。所以,讲坏话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当孩子有这种念头的时候,他讲话就会保持高度警觉性。因此,正确的观念一旦扎根,就不容易接受错误的观念。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你对恶人不恭敬,可能会被他反咬一口,你就得不偿失,所以言语要宽容。当他犯错的时候,你明白,但是不要去批评他;他有一点点好,你就去肯定他。他会想,我这么一点好,人家就给我肯定,他就能感受到你的这份用心,他会慢慢往好的方面发展。而他愈好,你就愈称赞他,他就会想,其实做了坏事心里也不安,还被人家瞧不起,不如多做一些好事。所以,对人要循循善诱。我们公然讲别人的过失,他会很难受,而且也会让他在团体中愈來愈难生存。俗话说狗急跳墙,我们很有可能因為言语太刻薄而引来杀身之祸,所以要效法上天有好生之德。最重要的是和气待人,言语上不容机巧、刻薄,要用真诚、衷心来交谈。【疾之甚,祸且作】,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因为言语过失而招來杀身之祸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的部下,有个杨修,他口才特别好,曹操的过失,他都公开讲,甚至於结果还没有出现,他就宣扬出去了,所以曹操对他非常不满。终於有一次,他揭了曹操的疮疤,曹操顺势就把他杀了。所以,我们要懂得言语的进退,見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見到别人有不好的地方,我们先不要批评,要反观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假如有,赶快修正;假如没有,继续保持。改过也是相当重要的学问,《了凡四训》也提到【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李炳南老师说見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見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見人做错事,不指责,要协助改过”。老人家很多话都很有人生的智慧,常常能用來观照自己的心,进步就快了。所以,見人有善,要成人之美,绝不可嫉妒。見人有恶,不要批评,批评只会让人群失去和谐的气氛,所以我们应该规劝或守默。为什么要守默?因为时机还没成熟,与他的信任程度还不够,可能我们一劝,他还以为我们在找他的麻烦或者毁谤他。《论语》讲【君子信而后諫,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彼此建立了信义之后才能劝諫,相互之间没有信义就会產生误会。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我们去挖人家的隐私,无论对别人或自己,一点利益都没有,自己的人格修养也会降低。挖人家隐私可能会造成他人的家庭不和,甚至於会造成团体的失和。如果您要用人,除了德行之外,还要看他讲话的分寸。一个团体里常常发生冲突、摩擦,往往都是言语不慎,就是因为太多人在讲是是非非,而造成团体失和。所谓家和万事兴,团体也是如此。团体中最重要的,是以和为贵,也要隐恶扬善,使团体有一种向善、和谐的风气。所以,我们观察一个朋友或部属,也要从言语的存心上去看,看人的深度就会愈來愈深,不容易看错。看错人不能怪对方,要怪自己学问不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