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莹兄发给我一幅国画照片,画面上一位老者正在放驴。我一瞅,立马笑出声来,使我立即想到一个小品的名字《放驴小子》。不过,画中的“小子”可不小,已经年近八秩,是个老“小子”了:放驴老者,正是炳莹兄本尊。
画面中的炳莹兄,敞胸未露怀,两手背在后面,手里握着棍子或鞭子;尤为传神的是那双眼,青眼少少许,白眼多多许,带着一种轻蔑与不屑,使人联想到八大笔下翻着白眼的花鸟鱼虫;还有一股子喝令三山五岳“我来了”的凌厉与霸气,是作为牧人所必不可少的气势;再看面前的那三头驴,姿态各异,天生一种所固有的散漫与任性。奇怪的是,它们不是通常所见的被牧者的散养与野放状态,都带着笼头与缰绳,可见不是一般的自由主义者,而是体制内的正能量之驴。被牧驴者监督着,驱赶着,暂时的放风而已。最有趣的是笼头上的红缨,颇有一点标榜自己“根红苗正”的意思。可是,根红苗正怎么啦?你看看后面那放驴老小子的眼神:敢不听话?背后棍子伺候!
突然想起炳莹兄在任时的一则真实笑话:李炳莹如果是副手,能把一把手气死;如果是一把手,能把副手吓死。
可见炳莹兄的放驴情结,是老太太的棉被窝——盖有年已。不管是一把手还是副手,他是把领导当驴放,把对手当成了驴肉火烧了。
不知道是不是本画作者的有意为之,他把炳莹兄画得比本尊的实际面目要老一些。这个我清楚:炳莹兄面嫩着呢!何也?心不老,身不敢老。我私下猜度:作者是不是故意在嘲讽或警示他:你再力拔山兮,毕竟是老了。心再嫩,身子骨不给你做主了,哪儿凉快就往哪儿凉快去吧!你没看见那几头驴,根本不拿正眼瞅你。一个小眼子眯缝着,一看就没有憋好屁;一个欲回头而未回,尾巴翘出去老远,意思是我且看着你!还有一个尾巴夹得紧紧的,做五官正敛状,仿佛在说:本驴,正驴君子也。
它们之所以还不敢过分放肆,是因为忌惮着他手里的棍子,就像他忌惮着画面外的红裙子。
题曰:《李炳莹牧驴图》;肖泰评曰:妙绝!
2022,10,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