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善良守门

(2022-08-02 00:07:43)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为善良守门
                                                                  (照片来自网络)

    【肖泰注:偶尔翻到一篇旧文,内容是是悼念教育局传达室赵凤和老人的。 一晃五年过去了,我相信在很多在教育局工作过的人,一定还会记得这位可敬的老人】

    这些年,见多了亲人与朋友的离开,每次的离开,都会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自上海归来后,第一次聚会就得知好友王树才暴卒的噩耗,连夜作《哭树才》以悼之;没想到第二天又传来赵凤和老人驾鹤西归的消息。本来这两位都是《为友人造像》要写的对象,文未成篇,而人已离去。苍天何其残酷乃尔,竟碎我肝肠!

赵凤和是一位可敬的老人,善良、慈祥而不乏正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乡校长任上退休,本想安度晚年,没想到相濡以沫的老伴突然撒手人寰,他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他的好友胡振洲局长得知后,把他请到教育局,叫他在传达室做守门人,目的是给他点事情做,不叫他一人闷在屋里难过。老人也理解胡局长的好意,就上任了。当时,传达室属于办公室管理,我们自然就成了同事。

传达室这个工作不起眼,待遇也低,当时补给他的工资差只有区区三百元,而且评模、晋级等等福利都无缘分。说实话,这三百元,顶多够早晨吃一顿果子豆浆的。再说,他曾经贵为乡校长,发号施令惯了,如今竟然放下身价,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守门人,确实够难为他了。但他对这一切并不在乎,他图的就是与教育的老人凑在一起聊聊天,以驱除丧妻的疼痛与老年的寂寞。

他的工作虽然只是一些看看大门,分分报纸,送送通知、信件的琐碎事,但他干得十分认真,几乎从未出过差错。尤其是看门,看起来不起眼,实际对机关秩序影响重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代表着教育局的形象。对来局办事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地位高低,他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对一些社会上来局闹事的地痞无赖,他毫不畏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效之后,他就会严厉训斥,将其拒之门外。在这样一位义正辞严的老者面前,多么无耻的人也会被震慑,乖乖地退了回去。

另外,他还主动地打扫院子,每天天刚蒙蒙亮,就会响起沙沙的扫地声。在他的带动下,多么懒惰的人也不好意思偷懒,也跟着打扫起卫生来。所以,教育局大院一直是干干净净的,给来访者留下很好的印象。他黑白吃住在单位,真的把单位当成了家。他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人们在他面前,都是恭恭敬敬地喊他“赵校长”。

赵校长对我这个晚辈也十分尊重,交代给他点什么事,他都会一丝不苟地完成;而且恪守本分,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从不乱参与,也不会乱说话;但是,他对一些不正之风看不惯,对一些专搞小动作的宵小之徒也从不客气,不但提醒我注意,有时还当面对其厉声训斥。说实话,对他这种扶持后进的热情,我是很感激的。对他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服务热情,我很敬佩,曾经多次在办公室全体人员会议上提出,年轻人要向赵校长学习。他成了青年人学习与效仿的标杆。

他在教育局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六十岁干到八十多岁。八十多岁的老人仍在做着守门人的工作,即便不是绝无仅有,也属鲜见的了,简直可以载入教育志。他的儿女早就劝他放弃这份工作,因为他儿女成群,并且过得都不错,绝不缺他挣的这点钱。最主要的是,叫老人耄耋之年还在上班,孩子们都觉得过意不去,怕人笑话。孩子们劝不动他,就来找我,希望我出面劝劝他别干了;赵校长也找到我,反复表达不愿回家的愿望。我理解赵校长的心情,就对他的子女说:“我知道你们的心情,但是老人不愿意回家,是怕回家冷清,寂寞,他愿意在机关上与大家一起热闹。要我看,那么也别勉强他了,如果回到家心情不愉快,也会憋出病来。在这里,他心里高兴,就什么病也没有了。”儿女们没有办法,只得依着他,一家人轮着班来伺候他,最小的外甥也跟着他,给他增添了很多的快乐。这就形成了一位老爷子,被儿女们伺候着上班,简直成了教育局一景。

2006年,我离开了局机关。又过了几年,赵校长快九十岁,实在太老了,才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教育局。偶尔在街上遇到,他说:“孩子们坚决不让我干了,不干就不干吧。”我劝慰他说:“要理解孩子们的心情,不干也好,多享几年清福。”他连连点头称是。

又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见了,没听说他患什么病,结果就传来了他去世的消息,所以,我还是感到有点震惊。葬礼那天,我因有事未能参加,只是托人略表丧仪,聊寄哀思。

八十年代,我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守门人的追求》,写的就是一位守门人的故事,发在广西一家文学杂志上,题目被编辑改为《价值》。我觉得编辑改得挺好的:一个普通的传达室守门人,默默无闻,毫不起眼,似乎在单位可有可无;但是,当他不在之后,才会发现,没有这样一个人还真的不行。当人们发现了他的价值的时候,人却不在了。

赵凤和老人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守门人,他守的不是机关单位的大门,而是在为善良,为正义,为世界的美丽与和谐而守门。老人虽已乘鹤西归,但他的善良与正直仍在。只要世界上还有善良与正义,我们就会记得这位可敬的老人。

愿他在天堂里与他的老伴过得快乐。                                                                                                2017-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