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拨、诬陷鲁迅先生的小人——张凤举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曾经与陈源(西谛)爆发过多次激烈的笔战,从北师大的“驱杨运动”,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剽窃丑闻”等等。论战的文章在二人的文集里面都占了不小的比重。但是,因为多年的政治封锁,大陆读者只能看到鲁迅的一面之词,至于他的对手究竟是怎么说的,却无法看到原文,所以,对事实有着怎样的真相,一直存有疑虑。即以《中国小说史略》的“剽窃事件”为例。鲁迅写过一部著名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后得到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说这本书是剽窃来的。陈源就是其中之一。陈源先是在《现代评论》的《闲话》专栏发表文章,含沙射影的说“思想界的权威”“整大本的剽窃”,接着,又在《晨报副刊》公开点名。说《中国小说史略》是以日本作家盐谷温的书籍“做蓝本”。鲁迅立即进行了反击。但是在这场论战中,谁也没有说明这消息的来源。其实,这场论战,就是张凤举挑动起来的。多年之后,胡适在1936年给苏雪林的信中说:“通伯先生当日误信一个小人张凤举之言,说鲁迅之小说史是抄袭盐谷温的,就使鲁迅终身不忘此仇恨。”
其实,还有一件事,也是张凤举挑拨起来的。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的《世故三味》一文中说:“那是十多年前,我在教育部里做官僚,常听的同事说,某女学校的学生,是可以叫出来嫖的。”周作人当然也听说了此事,在1926年1月20日的《晨报副刊》发表文章,不指名的批评陈源:“我知道在北京有两位新文化新文学的名人名教授,因为愤女师大前途之棘,先章士钊,后杨荫榆而扬言与众曰‘现在的女学生都可以叫局。’”陈源看后非常气愤,立即写信质问周作人:“一个被骂的人总情愿知道人家骂他的是什么。所以,如果先生还有半分人气,请先生清清楚楚回我两句话:(1)我是不是在先生所说的两位人里面?(2)如果有我在内,我在什么地方,对了谁扬言了来?”其实,周作人也是听张凤举说的,他不想把张凤举卖出去,但又拿不出人证,只得在《晨报副刊》公开回答:“前日所说声言女学生可以叫局的两个人,现经查考,并无先生在内。”多年之后周作人才在《‘语丝’的回忆》一文中说出真相:“有一次陈源对人说,现今女学生都可以叫局。这句话由在场的张定璜传给了我们,在《语丝》上揭露了出来,陈源急了,在《现代评论》上逼我声明这话来源。本来是要据实声明,可是张定璜竭力央求,不得不终止了,答复说出自传闻,等于认错,给陈源逃过去了。张定璜与‘正人君子’本来有交情,有一个时期我也由他的中介与‘东吉祥’诸君打过交道,他又两面拉拢。鲁迅曾有一时和他合编过《国民新报》的副刊,也不免受了利用。上面所说的声明事件,川岛先后与闻,在张定璜不肯负责证明陈源的话的时候,川岛很是愤慨。那时‘语丝社’在什刹海会贤堂聚会,他就要当场揭穿,经我劝止。为了顾全同事的面子,结果还是自己吃了亏。”
张凤举(1895—1986),别名张定璜,江西南昌人。作家,文史学家,批评家,翻译家。
世界上很多的事情,都是由小人挑拨起来的。哪里有小人,哪里就不会有太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对这种人,必须加以百倍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