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说话

(2022-06-10 04:11:17)

-----读《说苑》(57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能言善辩之士就抱有成见,总是有一种鄙薄之情;相反,对说话谨慎,甚至有些木讷的人,却颇有好感,给以充分的肯定与赞赏。何以致此?无非是觉得能言善辩者太会说了,反而给人一种华而不实、办事不牢靠、不象好人的印象。孔子就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乱德" 之类的话;出言木讷的人呢?给人一种朴实、可靠、忠厚的感觉,使人有一种安全感,"刚毅木讷,近仁" 嘛!其实这"木讷" ,也分两种。一种是天生木讷,口舌笨拙,是与生俱来的不善言表;而另一种,则是"" 出来的。他们故做木讷状,其实不过是出言谨慎而已。谁会认为圣人不会说话呢?可"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看,孔夫子在家乡,扮出一副温和恭顺的样子,好象不会说话;但一到宗庙或朝廷之上,立刻变得很健谈。所以说,他并不是不会说话,只不过是"唯谨尔",说话十分加小心罢了。

那么,为什么提倡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 呢?我以为也无非由于两个原因。一是话多有失,容易造成"祸从口出" 的后果。曾有人说孔子的学生冉雍有仁德而不善辨,孔子就说:何必要善辩?快嘴利舌地同人家顶撞,常常被人家憎恶(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二是争亦无益,干脆来个不争论。邓小平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既然有些问题一时说不清楚,索性就来个搁置争议,实行"不争论主义" ,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先干起来再说。

世界上的什么事也不是绝对的,应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尤其不能以偏概全。不说话固然有不说话的好处,但同时又有不说话的坏处。古书上曾说:"唯君子能贵其所贵也" ,是说君子应能使自己所看重的东西贵重起来。然而,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善于宣传自己,推销自己,使别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因此,慎于言是对的,讷于言则万万不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固然不好,但有话不说,谁知道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不爱说不等于不会说,少说不等于不说,因为语言本来就是人们用来沟通思想的。西汉时有个主父偃,曾说过一句话:"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善言辞,那还有什么用处呢?邓小平提倡"不争论主义" ,提倡的是一种实事求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务实精神,而且,他是站在权力的顶峰来说这句话的。如果换成一个普通人,你不争论,事情就会办不好。不争论、先干起来固然好,可上边有人压着不叫你干,旁边有人拽着你不能干,这事情你还办得成吗?所以,为了干成一件事,你必须无数次地去争、去辩、去论,要去说服一个又一个婆婆,一个又一个妯娌、小姑,哪怕说得唇焦舌干,说得精疲力尽,要将方方面面都说服了,这件事才能做得成。倘若只当闷口葫芦,什么也不说,只顾闷头去做,别说事情办不成,弄不好连自己也被别人办了。

我十分赞赏"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 这句话。从前郑国的子产修饰自己的言辞,就使赵武对他表示礼敬;王孙满阐明自己的观点,就使楚庄王感到羞惭;苏秦宣扬他的合纵主张,就使六国得到安宁;蒯通陈述自己的理由,从而保全了性命。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世界已进入到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一个人要使自己所看重的东西贵重起来,使别人也认识到它的价值,就必须学会自我宣传,自我推销。做不到这一点,多好的东西,也象宫中的美女,任你沉鱼落雁,任你闭月羞花,假如只是"养在深宫人未识" ,也只有置身深宫独守寂寞,象花儿一样自我凋零。这样的人,在当今的社会,恐怕连立足都难------而能改变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先学会说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心国家大事
后一篇:酒令官的苦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