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苑》(8)
刘向曾说过,做为明君,有三件事最可怕。一曰处尊位而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骄;三曰闻天下至言而不能行。他是把"处尊位而不闻其过"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一旦大权在握,最怕的就是听不到不同意见。有了错误,自己没有察觉,也没有人指出来,结果只能是谬种流传,错上加错,直至江山已失,而自已却仍浑然不觉。真应了老百姓那句话:自己被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钱。
敢言君主之过的直臣有几人?齐国名臣晏婴死后十七年,齐景公有一次宴请群臣,并以射箭助兴。齐景公的箭射出了靶子,他觉得很没面子,可是"堂上唱善,若出一口",明明箭射离了靶子,众臣们却齐声叫好。齐景公当时脸色大变,叹息一声,丢下弓箭,便退席了。贤士弦章来见齐景公,齐景公说:自我失去晏婴,至今已十七年了,可是我从未听到有人指出过我的不好。今天,射箭明明出了靶,可喝彩声一片。看来,齐景公是从人们这不正常的喝彩声中,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却不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弦章说:这是众臣不才,他们的智慧不足以察觉君王的不足之处,他们的勇气不足以冒犯君王的脸色。然而,他话题一转,又说:我听说,君王所喜好的,臣子则会信服它;君王爱吃的东西,臣子也会喜欢吃。尺蠼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会变成黄色;吃了青黑色的东西,身体也会变成青黑色。君王您有时爱听谄谀之人的话吧?
弦章的意思很明白,口气也相当尖锐。你自已喜欢吃哪一口,下属们自然就会送你哪一口。原因很简单,"君其犹有食谄人言"嘛!
作为君王,当然可以指责臣僚们的阿谀奉承和见风使舵,但问题的根源,却在自己身上。弦章说大臣们的智慧不足以察知君王的不足,这是虚辞,是给齐景保面子;说大臣们的勇气不足以冒犯君王的脸色,这倒是句实话。那么,为什么臣下们都没有勇气?恐怕做为君王,也难逃其咎。开始时,肯定也有人表达过不同意见,结果却遭到了君王的反对,甚至是压制或报复。当人们认识到君王不喜欢听反对意见,并对持不同政见者予以压制时,那还会有谁肯去冒这个险呢?加上"君其犹有食谄人言",喜欢听奉承话,久而久之,大家都顺情说好话,以致到了箭出靶而众人唱善若出一口的地步。
也许这一片不正常的唱善之声是太出格,太荒唐了,一下子刺疼了齐景公。他到此时方才有所醒悟。换言之,如果大臣们再稍微聪明一点,奉承得再巧妙一些,那么,齐景公会不会仍然在舒舒服服的感觉中怡然自得,在浑浑噩噩中继续混日子,直至江山颓倾,被人掀翻了龙椅呢?
这就需要君王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要对自己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言行要理智,不要为某些人的奉承所迷惑。对敢于犯颜直谏的人,要宽容遇之,鼓励人们讲真话。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对不学无术、专靠吹拍为生的人,要令其出局;对敢进忠言的人,予以擢拔重用。"上以化下,犹风靡草",吹东风草就倒向西,吹西风草就倒向东。"树曲木者,恶得直彰?"你栽下的树如果本来就是弯的,哪里来的直影?为官者不可不慎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