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杜老师

(2021-10-17 03:04:02)
标签:

文化

情感

杂谈

分类: 散文
永远的杜老师

永远的杜老师

上午,收到张绿慧阿姨寄来的《杜保安作品集》。这是杜保安老师去世二周年之际,他的夫人及家人出版的纪念文集。里面特意收入了我于2016年写的《杜保安老师》一文。

我与杜保安老师初识于1981年,迄今恰好四十周年。这四十周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当时我还是个青葱少年,如今已经成了白头老翁了。这期间,在杜保安老师的指导下,我在《中国少年报》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最早的一篇是1982年的小说《落风枣》。据杜老师介绍,这篇东西发表后,各方反响不错,曾经有人想拍成动画片,可惜后来无果而终。此后,又陆续在《中国少年报》发表了小说《斗羊》、《槐花夜》、《军军与丛丛》等作品,其中的《斗羊》,还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1985年,《中国少年报》与《中国儿童报》联合在广东中山举办全国儿童文学作家笔会,经杜老师推荐,我参加了此次笔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的笔会。2000年,还是在杜老师的推荐下,又参加了“千岛湖儿童文学创作笔会”,受益匪浅。

我与杜老师联系紧密,多年未辍。但他退休后,突然失去了联系,手机拨不通,短信也不回。在女儿的帮助下,才终于与杜老师联系上,可惜他已经得病,语言表达都不请了。在电话里,当我听到他的一声“洪勉”,顿时泪如雨下。于是,我立即让女儿买了车票,进京去看望。见到他的时候,他的鼻子里插着管子,意识还清醒,只是不能说话。当夫人问他认不认识我的时候,他很吃力的说出“李洪勉”三个字。从始至终,杜老师一直目不转睛的看着我,分明有许多话想说,但又说不出来。他的手一直握着我的手,当我们说话说到某个关键节点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他的手在用力。我知道,这是他在向我表达他的心情。然而,他的话再也没有说出来的机会了,那次见面,就成了我们的诀别。

20181031日下午,接北京杜保安夫人微信,告知杜老师已于昨晚驾鹤西游。虽然早已预知结果,但不起之快,仍然震惊不已。老师去世,本当进京再送老师最后一程,怎奈当时琐事纠缠,不能分身,只能给杜夫人发一唁信:

“张阿姨:惊闻杜老师仙逝,如雷轰顶。天地不仁,永逝我师。本应进京赴吊,恰值家中有事,杂乱无序,分身乏术。愿老师在天之灵,恕不怪罪。日后进京,当面向阿姨请罪。望珍摄贵体,节哀顺变。”

转眼间杜老师走了近三年了。每当翻阅旧时照片或经杜老师编发的作品,总会想起与杜老师相处的日子,心中难过不已。收到张阿姨寄来的这本《杜保安作品集》,我迫不及待的粗读了一遍,真的是“见字如面”,杜老师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杜老师,你在我的心里,永远不会忘却。

祝杜老师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2021/10/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喜鹊与柿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