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云乍起

(2021-06-15 00:03:1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半生蹉跎(7

风云乍起

1966年,那场世界瞩目的运动爆发了。因为它是一场触及到人的灵魂的大革命,所以,每个人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即便对于我们这些少不省事的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也毫不例外。

我是从父亲订阅的《人民日报》上感受到的。那些日子的报纸上,总是刊登大幅的接见红卫兵的照片,带方框的“最高指示”,以及醒目的或黑或红的通栏标题。我感受到了异于寻常,虽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终于有一天,公社组织的宣传队敲锣打鼓的到我们村来了。宣传队是由中学的学生们组成的,最前面是锣鼓队(对当时相当落后封闭的农村来说,是连锣鼓都难见到的),后面是红旗队,再后面是每人手持一面小红旗的学生们。他们一边走一边喊口号,我们跟在他们后面兴奋地跑来跑去。到了村中心,由带队的人讲了一番话,然后,就分头到各家各户去“破四旧”。所谓“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传统、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这些学生们,由村里的人带着,先是去破我们家族的祠堂,他们把那祠堂的雕着图案的砖瓦都砸了,把祠堂里的东西砸的砸、烧的烧;然后,又到各家去“翻四旧”,把一些墙上的旧画、发黄的竖版书,都翻出来烧了。最有意思的是,从一位老先生李树荣家里翻出一本竖排版的《毛泽东选集》,红卫兵们看也没看,也扔到火里烧了。到了李西会家,学生们翻了半天也没有翻到什么,有人在堂屋一个砖垒的台子上发现了问题。砸开台子,里面都是些旧书旧画,还有一些旧瓷器之类的。红卫兵们在气愤之余毫不手软,一股脑全都毁了。那天,学生们抄来的“四旧”物品大部分都集中到村中心大街上,现场销毁,还将一部分都堆到学校的院子里,好大的一堆。这些东西,堆在那里也没有人管,风吹雨淋的。有一天,村里的泽霆老先生到学校来,趁人不注意,将一部《李氏家谱》揣到怀里,结果被发现了,硬是又被夺了回来。还有一位外号称为“傻柱子”的柱爷也来偷书,同样被抓了现行,书也没偷成。

      我们这些孩子也都参与到运动中来。每天上午上完课,全体学生排着队围着村游行,一边走一边振臂喊口号。游一遭儿,大家这才解散各自回家。每次国家发生了大事,或发布了什么重要文件,都要上街游行的。尤其是发布“最新最高指示”,宣传不能过夜。经常是夜里集合到学校,先是有老师围着收音机记录“最新指示”的内容,然后,抄成若干份,由我们分头到各处民房上高喊,一直喊到声嘶力竭,这才回家睡觉。第二天,我们还要深入到户,宣读文件。念完文件,还要带领他们喊口号。有一次,我们到杜玉章家去,家里只有个呆傻女人叫妹婷。我们领她喊口号,喊到“毛主席万岁”的时候,她是大舌头,口齿喊不清楚,结果将“万岁”,喊成了“烂肺”。我们笑得直不起腰,当然也并没有当成多大的政治问题(顺便交代一下:197555日,妹婷死了,她没有子女,还是生产队出了115元钱,为她从禾锡大爷家买了一口棺材,当天出了殡)。

      最为有趣的是,我们还经常分成各个小组,到村口去设卡。在路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毛主席语录。“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每个过路的人,必须停下来,读一遍语录;不认识字的,就由我们教给他们,学不会不准走。那些大人们,虽然见我们奶声奶气的好笑,但也不敢怠慢,读不会,我们是不会叫他们过关的,他们也只好跟着我们一句一句的念。

    这种宣传,因为是任务,我们就认真的去完成。至于宣传的效果如何,就不是我们所能管的事了。

                                                                  2021,5,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毕竟是文人
后一篇:辩论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